-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届安庆一中一月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谈到演化和发展,总有一个词儿会被人们挂在嘴边,那就是“优胜劣汰”,并且这个理论经常被归结到达尔文身上。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仅被奉为生物学的圣经,还被很多朋友当作指导社会生活的宝典,但如果你是这样想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以上这种用于解释社会强调优胜劣汰的理论,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这其实是对达尔文演化理论的经典误读。
在达尔文的理论中,压根就没有优胜劣汰这个词语。达尔文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过度繁殖”“生存竞争”“自然选择”三个基本的概念。在这个理论中,过度繁殖是一切的基础。如果每一头雌象一生(30~90岁)产仔6头,每头活到100岁,而且都能进行繁殖的话,那么到750年以后,一对象的后代就可达到1900万头。即便是繁殖能力低下的大象,如果不受限制地繁殖,就能够在可见的地质年代中覆盖满地球。这种情况没有出现,就是因为存在生存竞争,且不说那些虎视眈眈的狮子,单单是长颈鹿和瞪羚这些食草动物也是大象繁殖的竞争者。
最终,自然选择就像是一个从沙子里面筛石头的筛子,只负责留下那些适应环境的物种或者个体,而其他物种将消失在演化的漫漫长河中了。归结一句话就是,这个世界上的物种根本就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应和不适应环境的差别。
每一个物种的生存原则与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原则非常相似,就是找到适合自己谋生的手段,并且努力适应于环境。泛化和特化的实例在自然界同时存在,就拿传粉系统来说,很多植物选择了来者不拒的泛化传粉系统,所以我们在一朵盛开的向日葵上能看到蜜蜂、食蚜蝇和蝴蝶,它们都能成为潜在的传粉者,为向日葵搬运花粉,当然这些传粉动物也会去不同的花朵上瞎逛,这样就意味着很多花粉被蹭到了错误的地方,这样的传粉效率自然是大打折扣了。
当然也有很多物种选择了特化的生活方式。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兰科植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很多兰科植物选择了特定的昆虫来为自己传播花粉,提高繁殖成功率。比如,澳大利亚的雕齿锤唇兰,就是利用花朵模拟雌性槌唇兰蜂来吸引雄性槌唇兰蜂。雄性槌唇兰蜂会不断上当受骗,在这些无法完成交配的假女友之间穿梭,在这个过程中就完成定向传播花粉的任务,这不仅大大节约了花粉,并且那些被骗的褪唇兰蜂还有可能因为慌张飞到更远的地方,增加了兰花基因交流的机会,为兰花创造出了更多的基因组合和可能性。比较这样的效率差别,从泛化到特化的趋势也就不难理解了。
回顾人类与植物的种种关系,依托于人类今天对植物的认识和了解,去讨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和植物的关系将何去何从,在生物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已经极大发展的今天,我们与植物的关系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除去上面两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物种演化的潜力和发展的单向性。简单来说,所有的生物包括文明都是在既有的道路上进行完善和改造,并没有简单的回头路可走。如果没有深入了解演化概念,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把演化的过程,想象成一个用橡皮泥捏泥塑的过程,一旦发现不合适就会重新搓揉成团,一切从头再来。但是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演化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补,并没有退回到起始点这个选项。比如,重新进入海洋的哺乳动物——鲸,并没有重新装备适合水中呼吸的腮,而是拥有了可以开闭的呼吸孔和长时间不交换氧气的肺。对大多数物种而言,适应特定环境的演化结果,就像是站在某个山峰的顶端,这些顶端遥遥相望,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摘编自史军《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材料二:
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使全球的野生物种群数量平均减少了68%,1970年至2016年间,人类导致了4392种哺乳动物、鱼类、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的种群规模和生物多样性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其中,从1970年以来,淡水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种群数量平均每年减少4%。淡水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速度超过了白垩纪末期导致恐龙大灭绝的速度。
从统计来看,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大增强,与此同时,人类开始改变了农耕文明时期对于动植物的一些态度和方式,人类对大自然出现了过度开发和利用的情况,导致了生态的失衡及持续性恶化。
伴随着对大自然的破坏,人类也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开发——捕猎、贸易、栖息地破坏和城市化开垦,促进了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密切接触,从而提高了病毒溢出的风险。野生动物中,那些丰度增加、良好适应了人类主导下的环境的野生动物,与人类共享更多的病毒数量。其中包括一些啮齿动物、蝙蝠和灵长类动物。人类传染病60%来源于动物,50%的动物传染病可传染给人类。1970年至今,新发和再发传染病中超过75%为人兽共患。
我们人类经历了农业文明小碎步前进后,进入工业文明的快速跃进期,如今,地球25%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pdf
-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 湖南省岳阳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
-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五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 语文试卷.docx
-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 辽宁省辽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 语文试卷.docx
- 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
- 宁夏中卫市海原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docx
-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汉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docx
- 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