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讲授内容;讲授目标;(一)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和脊髓表面有3层被膜,自外向内:;(一)脊髓的被膜;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狭窄间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静脉丛,呈负压,有脊神经根通过,向上不通颅腔。临床上在此腔进行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间隙
;
⒈硬脑膜:包裹于脑的硬膜,由内、外两层合成。
外层:颅骨内骨膜
内层:坚厚;
③小脑镰:小脑幕下面正中伸入两小脑半球之间。;大脑镰;硬脑膜窦:某些部位的硬脑膜两层分开,形成含有静脉血的腔隙。;;⒉脑蛛网膜:薄而透明,一般不伸入脑的沟、裂内。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间隙,充满脑脊液,向下与脊髓蛛网膜下隙相通。此隙扩大处称为蛛网膜下池。
;蛛网膜粒:蛛网膜在上矢状窦两侧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突入上矢状窦内。脑脊液经这些蛛网膜粒渗入上矢状窦内,回流入静脉。;⒊软脑膜:薄而富有血管,覆盖于脑的表面并深入脑的沟裂内。;
脉络丛:软脑膜及其毛细血管丛和室管膜上皮一起突入脑室而形成,是产生脑脊液的结构。;(二)脑和脊髓的血管;1.脑的动脉:;起自颈总动脉,经
颈动脉孔入颅腔,
主要分支由眼动脉、
大脑前动脉、大脑
中动脉。;皮质支:半球额、顶叶(枕叶以前)的内侧面及其上外侧面的上部;;皮质支:半球外侧面的大部分;;大脑中动脉;2.椎动脉;椎动脉;(3)大脑动脉环: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连通而成。;意义:
可将颈内动脉与椎动脉及左右大脑半球的动脉相吻合,是保证脑的血液供应的重要侧支循环。;脑脊液(CSF)是主要由各脑室的脉络丛产生,充满脑室、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内含各种浓度不等的无机离子、葡萄糖、微量蛋白和少量淋巴细胞。
;四;若脑脊液循环途径
发生阻塞,可导致脑积水
和颅内压升高,使脑组织
受压移位,甚至形成脑疝
而危及生命.;309.硬膜外隙内含有()
A.终丝B.马尾C.脑脊液
D.脊神经根E.以上均不正确
310.硬脑膜形成???结构不包括()
A.小脑幕B.海绵窦C.大脑镰
D.蛛网膜粒E.上矢状窦
311.不属于硬脑膜窦的结构是()
A.乙状窦B.横窦C.直窦
D.冠状窦E.下矢状窦;312.与面部静脉相交通的硬脑膜窦是()
A.上矢状窦B.下矢状窦C.海绵窦
D.横窦E.直窦
313.临床上穿刺抽取脑脊液的常用部位是()
A.硬膜外隙B.终池C.小脑延髓池
D.上矢状窦E.海绵窦
314.不参与大脑动脉环组成的是()
A.大脑前动脉B.大脑中动脉
C.大脑后动脉D.颈内动脉
E.前交通动脉
;315.脑脊液()
A.是一种淡红色不透明的液体
B.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产生
C.成人总量约500ml
D.最后汇入淋巴液
E.位于硬膜下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母材材质焊接材料.docx
- 电池管理系统(BMS)软件: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二次开发_5.电池均衡技术与软件实现.docx
- 2025年R1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操作证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4绿色工厂通用评价指标评价表.docx
-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 1014-2007 ).pdf
-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生物试卷.doc VIP
- 电力机车转向架的常见故障及解决.doc
- 18.《童年的水墨画》课件(共20张PPT).pptx VIP
- 高速公路无人机智能巡检平台.pptx
- 202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我们共同的世界 第一课 同住地球村第1课时 开放互动的世界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