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医学分析-排泄及渗透压调节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排泄概述
2.尿液形成机制
3.体液渗透压与调节
4.肾脏排泄功能与疾病
5.体液平衡与疾病
6.尿液成分分析
7.排泄功能检查方法
8.排泄与渗透压调节治疗原则
01排泄概述
排泄系统组成肾脏组成肾脏由肾小球、肾小管、集合管、肾盂、输尿管等组成,其中肾小球约有一百多万个,是尿液形成的主要场所。肾小管负责重吸收和分泌,集合管汇集尿液,最终流入肾盂。肾小球结构肾小球由肾小球囊、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和肾小球囊壁组成,直径约0.2毫米,具有滤过功能。囊壁包括肾小球囊的内层和毛细血管外层的内皮细胞、基底膜和系膜细胞。肾小管类型肾小管分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它们在尿液的形成和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曲小管主要负责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远曲小管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平衡,集合管则负责最终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排泄途径肾小球滤过血液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进入肾小球囊,形成原尿,每天形成的原尿量约为180升,其中大部分水分和溶质在肾小管中被重吸收。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对原尿中的水分、葡萄糖、氨基酸、电解质等有用物质进行重吸收,每天重吸收的水分约为180升,保证了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集合管排泄集合管将肾小管末端的重吸收后的尿液汇集,通过输尿管流入膀胱,最终通过尿道排出体外,每天排出尿液量约为1-2升。
排泄生理意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排泄系统通过调节尿液成分,维持体内水分、电解质平衡,如钠、钾、氯等离子体平衡,每天通过尿液排出约1-2升水分,保持体内水分稳态。代谢废物清除排泄系统负责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如尿素、肌酐等,每天通过尿液排出约1-2升尿液,有效降低血液中废物浓度,维持血液清洁。调节内环境pH值排泄系统通过调节尿液pH值,帮助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如通过排出碳酸氢盐和酸性代谢产物,每天通过尿液调节pH值,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在7.35-7.45之间。
02尿液形成机制
肾小球滤过作用滤过膜结构肾小球滤过作用依赖于滤过膜,由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足细胞组成,孔隙大小约为2-8纳米,允许水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每天约有180升血液过滤形成原尿。滤过动力机制滤过作用的主要动力是有效滤过压,由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球囊内压共同决定,正常情况下有效滤过压约为50毫米汞柱,维持正常尿液生成。滤过物质选择肾小球滤过具有选择性,水、葡萄糖、氨基酸、尿素等小分子物质可自由通过,而蛋白质、红细胞等大分子物质则被阻挡,每天通过滤过作用从血液中移除约180升水和小分子物质。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重吸收部位肾小管重吸收主要发生在近曲小管,占重吸收总量的65%-70%,随后在髓袢和远曲小管继续进行,整个过程确保了大部分水分和有用物质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关键物质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等关键物质几乎全部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每天约重吸收葡萄糖200-300克,维持体内营养平衡和电解质稳态。重吸收机制重吸收主要通过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两种机制进行,主动转运如钠钾泵,被动扩散如水和小分子物质通过膜孔,每天近曲小管的重吸收量约为120升,对维持体液平衡至关重要。
肾小管分泌与排泄分泌物质肾小管分泌主要包括氢离子、钾离子、肌酐和某些药物等,每天分泌的氢离子约为60-80毫摩尔,有助于维持血液pH值的稳定。分泌机制肾小管分泌主要通过主动转运机制完成,如钠钾泵驱动氢离子和钾离子的分泌,每天分泌的钾离子约在20-40毫摩尔之间,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排泄作用肾小管分泌的物质最终进入尿液,排出体外,有助于调节体内环境,如每天通过分泌和排泄作用排出的氢离子和钾离子,有助于维持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尿液浓缩与稀释浓缩机制尿液浓缩是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实现的,通过调节水的重吸收,使尿液中的溶质浓度升高,每天尿液浓缩能力可达到约1000倍。稀释机制尿液稀释是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自由水通道(如AQP2)调节水的渗透性,使尿液中的溶质浓度降低,尿液稀释能力每天可达约1000倍。调节因素尿液的浓缩与稀释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体液渗透压、血容量和体温等,通过这些调节机制,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03体液渗透压与调节
体液渗透压概述渗透压定义体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颗粒对水分子的吸引力,通常用毫渗透压(mOsm/L)表示,正常血浆渗透压范围约为280-310mOsm/L,维持在此范围内对细胞功能至关重要。渗透压类型体液渗透压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主要由电解质产生,如钠、钾、氯等离子,而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产生,两者共同维持体液平衡。渗透压调节体液渗透压的调节主要通过肾脏和内分泌系统进行,如抗利尿激素(ADH)调节水的重吸收,醛固酮调节钠和钾的平衡,维持体液渗透压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一代电子病历系统介绍.pptx
- 医学分析-第三章 感觉、知觉与教学.pptx
- 医学分析-内分泌系统疾病.pptx
- 中西医的根本区别源于思维方式的差异.pptx
- 2025年陕西省COVID-19疫情期间的消化内镜诊疗工作指导建议.pptx
- 2025年血细胞直方图散点图的临床应用.pptx
- 2025年血吸虫病防治.pptx
- 2025年芍甘胶囊剂制备工艺.pptx
- 2025年脑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分布.pptx
- GB/T 45393.4-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4部分:网格模型.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390-2025动力锂电池生产设备通信接口要求.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393.2-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2部分:参数化模型.pdf
- GB/T 45393.2-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2部分:参数化模型.pdf
- 《GB/T 45393.2-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2部分:参数化模型》.pdf
- GB/T 10184-2025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pdf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24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pdf
- 豫园股份:2024年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