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血制品输注原则.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志强*因此,除具有红细胞悬液的大部分适应证外,还特别适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病;缺IgA抗原而已产生相应抗体的患者。

第31页,共8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志强*4.低温保存红细胞

适用于稀有血型和自身血储存、也作为4。C库血的一种补充。

另外,输注自身血又可避免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相关疾病的传播。

第32页,共8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志强*5.辐射红细胞悬液

可有效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适用于严重免疫功能缺陷陷或免疫抑制、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血患者。

第33页,共8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志强*(三)红细胞的缺点和禁忌证

常用的红细胞悬液均含有白细胞层,故不能用于已有或怀疑有白细胞抗体的患者,或需长期输血的患者。

对于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患者,不能使用未经照射的全血以及所有的红细胞制品。

第34页,共8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志强*(四)红细胞输注剂量和方法

1.输注剂量

正常人每周生成红细胞150-200ml,一般贫血患者可在每2周输注红细胞400ml,在3小时内输完,速度不宜太快,一般成人200ml/h,

或1-3ml/kg.h;对心血管病患者及儿童患者不宜超过1ml/kg.h,以避免循环系统负荷过重;第35页,共8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志强*急性失血而发生贫血者可加快输注,一般输注400ml红细胞大约可使血红蛋白升高10g/l,血细胞容积升高0.03,具体量根据当时患者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容积而定。

输注开始的10-20分钟应严密观察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

第36页,共8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志强*2、输注方法

红细胞输注前,各项常规检查和全血输注相同。应注意:彻底摇均压紧的红细胞;使用双头输血器,一头连接红细胞袋,另一头连接生理盐水瓶;滤网竖直安装;静脉注射针选用较粗的针头。第37页,共8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志强*粒细胞输注第38页,共8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志强*由于粒细胞是正常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因此,通常输注白细胞主要是指粒细胞。

机体因外来病原体与抗原等侵入会受到白细胞的防御,中性粒细胞作为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然后进入血循环中,其主要功能具有趋化,吞噬和杀菌功能。

第39页,共8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志强*一、粒细胞的制备和保存

(一)粒细胞的制备

通常利用离心,过滤和沉降等原理进行制备。可分为: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白细胞、过滤法单采白细胞、沉降法单采白细胞和离心挤白膜法。

(二)粒细胞的保存

一般采用室温22±2。C,不振荡的方法保存,最长时间不超过8小时。

第40页,共8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志强*二、适应症

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治疗因粒细胞缺乏症伴有败血症或威协生命的严重感染时。如果粒细胞绝对值高于0.2~0.5×109/L,则不必输注,因为在此数值以上的感染采用抗生素的疗效一般较好。但预防性粒细胞输注是无保护作用的,故不提倡预防性应用。

第41页,共8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志强*三、输注方法和疗效评价

(一)输注方法

从血液分离开始到给患者输注,最好能在4~6小时内完成。一般认为每日至少应输注15~30×109/L

个粒细胞,甚至更多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一般主张连续输注4~6天,或直至感染消失、骨髓恢复功能为止。第42页,共8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志强*另外,输注前还应给患者做红细胞交叉配合试验,以保证ABO及Rh等血型配合。有条件情况下,可行HLA配合试验。

第43页,共8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李志强*(二)疗效评价

输注后观察患者感染是否得到控制或体温是否下降,而不是观察粒细胞绝对数是否增加。因为粒细胞输注后很快离开血循环,而在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