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炒绿冲泡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docxVIP

《客家炒绿冲泡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XXXXX—XXXX

1

客家炒绿冲泡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客家炒绿冲泡的基础规范、核心工艺参数、品质控制要点、冲泡程序、特殊场景适配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茶叶加工人员、茶艺师、质检员、客家炒绿文化传播人员、客家炒绿销售人员等群体冲泡客家炒绿、陈年客家炒绿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85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T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17762耐热玻璃器具的安全与卫生要求GB1929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T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T/GDAQI103客家炒绿

T/GDAQI104陈年客家炒绿

3术语和定义

GB/T14487、GB/T23776、T/GDAQI103、T/GDAQI10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炒米甜香similartothesweetaromaoffriedrice传统客家炒绿茶特有的类似于炒米的甜香甜韵。

3.2

三叠摇香法tripleshakingmethodforaromaenhancement

客家炒绿茶的炒米甜香特性尤为突出,在沏泡过程中,突出其干茶的香气对于引导品茶者有效地感知客家炒绿的特色香味十分必要。三叠摇香法,就是在茶叶投入茶壶后,通过三次连续轻摇茶壶,借助壶身的预热效应,促进干茶香气释放的一种鉴茶技艺。

3.3

凝脂镜面creamymirror

茶汤倾入茶海之中,其表面呈现出如镜面般光滑的质感,同时具备凝脂般的细腻与柔滑。此处“镜面”一词,用以强调茶汤表面的极致平滑以及其反射光线的效果。

3.4

游龙入海serpentineflowintotheVessel

茶壶缓缓倾斜,直至茶水完全倾倒入茶海,其轨迹犹如潜龙入海。此技巧强调在倒茶时维持茶水的持续稳定流线,避免不均匀的流线破坏茶水的表面效果。

T/XXXXX—XXXX

2

3.4

子午线equilibriumlinetechnique

分配茶汤时沿着一条线来分配茶汤,确保均匀,动作有序。这是一个比喻,指茶杯左右两边最顶端的杯子为两极,每杯分两次注汤,沿子午线轨迹分汤。

3.5

黄绿明亮brightyellow-greentealiquor

客家炒绿的汤色绿色为主,黄色为辅,明亮清澈。

4基础规范

4,1器具选择

4.1.1主泡器:110ml~180ml朱泥紫砂壶、瓷壶、盖碗。

4.1.2品茗杯:40ml白瓷杯。

4.1.3煮水器:银壶、玻璃壶、陶壶、304不锈钢材质煮水壶。

4.1.4水盂:300ml~600ml

4.1.5茶刮:竹木材质,带支架。

4.1.6茶荷:白瓷材质。

4.1.7盖置:瓷质、玻璃材质均可。

4.1.8杯垫:木质或瓷质。

4.1.9茶巾、茶席:宜选用香云纱材质。4.2水质要求

4.2.1pH值6.5~7.0(硬度≤100mg/L)。

4.2.2泡用水应符合GB5749、GB8537、GB19298的规定。

5核心工艺参数

5.1茶水比例

比例:1:20。

5.2水温控制

100℃。

5.3冲泡时序

应符合表1规定。

表1客家炒绿冲泡时序

冲泡次数

注水方式

浸泡时间

出汤方式

第1泡

定点旋冲

10s

沥尽不留底

第2泡

螺旋高冲

20s

沥尽不留底

第3泡

环壁低斟

30s

沥尽不留底

T/XXXXX—XXXX

3

6品质控制要点

6.1干茶:紧结、匀整、灰绿润。6.2汤色:黄绿明亮。

6.3香气:炒米甜香高爽,带浓郁的甜香或蜜香。

6.4滋味:浓强、醇厚、回甘力强。

6.5叶底:三泡后完整度≥90%。

7冲泡程序

7.1序:茶境澄怀

操作规范:冲泡前需静心,择取客家竹丝弦乐或舒缓自然音乐,环境光线柔和,营造客居山野的沉浸式茶空间。

7.2第一式温壶烫盏

7.2.1技术要点

7.2.1.1温壶:选用随手泡、提梁壶等煮水壶,注入开水至主泡器、公道杯中。

7.2.1.2烫盏:在主泡器内壁均匀受热后,即将主泡器内的开水转注至公道杯、白瓷品茗杯温烫。

7.2.1.3弃水:当壶温升至55℃±2℃时快速倾出余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