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历史试卷04(新高考通用)(考试版) .docxVIP

2025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历史试卷04(新高考通用)(考试版) .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1/NUMPAGES6

绝密★启用前

2025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04(广东专用)

历史

考情速递

高考·新动向:在高考命题趋势上,愈发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整体把握与深度理解。不再局限于孤立的知识点记忆,而是强调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题目呈现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文字材料,地图、图表、图片等史料形式频繁出现,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信息提取和解读能力,能够从不同类型的史料中挖掘关键信息,进而分析历史问题。

高考·新考法/新情境:情境方面,创设历史主题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研究的多元与开放。进行跨学科的融合,考察学生思维能力。

命题·大预测:未来高考历史命题会继续强化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像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将是考查重点。备考方向上,学生不仅要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注重构建知识体系,学会从宏观角度梳理历史发展线索。同时,要加强对各类史料的分析训练,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关注社会热点与历史的关联,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前期,天下万民万物“皆归王有”。西周末年,当朝卿士却批评周厉王企图专擅山林川泽之利的做法,认为人人都可利用天地万物。这一变化反映出(???)

A.井田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观念受到推崇

C.王室权威走向衰落 D.贫富分化导致阶级对立

2.西汉初年,黄河下游地区往上游的关中地区运送漕粮,每年不过数十万石,朝廷“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到汉武帝时期,每年则需要输送四百万石漕粮才能满足官员和士兵的需求。这种情况可用于佐证(???)

A.关中地区土地兼并严重 B.西汉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C.粮食生产重心不断南移 D.朝廷均输平准抑制粮价

3.西晋末年,凉州刺史张轨在辖地敦崇儒学,振兴教育,劝课农桑,发展商贸,平息内乱,抑制豪强,吸引了大量中原文士前往。这些举措(???)

A.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B.开启了礼法融合的进程

C.消除了豪强割据的隐患 D.延续了中原王朝的统治

4.唐朝后期,朝廷在诸道藩镇皆置监军院,派宦官监军,以钳制藩镇的行动。但在一般的藩镇动乱中,或兵士哗变,或将校作乱,或落帅杀其部下,都很少屠戮监军,为了获得朝廷旌节,还得“严奉监军,厚遗敕使”,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具有游离性与依附性双重属性 B.注重维护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

C.相互制约延续了唐王朝的统治 D.呈现出凌上性与嗜利性的特点

5.宋仁宗天圣初年,诏“诸州长吏、令佐能劝民修陂池、沟洫之久废者,及垦辟荒田、增税二十万以上,议赏”。宋徽宗崇宁年间,广南东路(广东)转运判官王觉“以开辟荒田几及万顷”,诏“迁一官”。这一举措(???)

A.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 B.引发了土地兼并之风

C.有利于缓解财政危机 D.推动了选官制度变革

6.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7.1857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其后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这一态度变化主要基于

A.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 B.推动洋务运动的考量

C.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 D.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

8.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在北京颁布,规定中华民国“永为统一民主国”,中央立法权包括外交、国防等,各省可自主制订本省宪法,省级制宪机关的构成必须遵照国家宪法的规定,其立法权包括财政、田税等,从而事实上作出了联邦制的规定。这体现了

A.北洋政府无力掌控全国政局 B.地方分权成为社会共识

C.内阁行政权受到立法权制约 D.国民革命已经迫在眉睫

9.1931年2月通过的《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草案》,提出了没收地主、富农全部土地,“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1935年12月通过《关于改变对付富农策略的决定》,将没收地主富农全部土地,改为没收富农出租土地,保留其经营土地、商业和其他财产。土地政策的改变(???)

A.得益于革命力量的发展 B.根植于社会性质的改变

C.依托于工农联盟的巩固 D.立足于主要矛盾的变化

10.1951年,上海铁路管理局按照铁道部统一整顿职名的要求,修订一批旧式职名,将杂夫役、小工等改为各种员、工,将旧社会各种“匠”一律改称“工”,并修订一些日、俄语等转译过来的职名。这一举措(???)

A.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要求 B.旨在清除帝国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27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8月0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