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020.17-2019 道地药材 第17部分:川芎.docxVIP

T∕CACM 1020.17-2019 道地药材 第17部分:川芎.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11.120.01

C23

团体标准

T/CACM1020.17—2019

道地药材第17部分:川芎

Daodiherbs—Part17:Chuanxiong

2019-08-13发布2019-08-13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128

T/CACM1020.17—2019

前言

T/CACM1020《道地药材》标准分为157个部分:

——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

——第16部分:温郁金;

——第17部分:川芎;

——第18部分:川乌;

——第157部分:汉射干。

本部分为T/CACM1020的第1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道地药材生态遗传重点研究室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四川省道地药材系统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北京中研百草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青苗、郭俊霞、赵军宁、易进海、王晓宇、吴萍、刘宝莲、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苟燕梅、张松林、汤依娜、华桦、谭沛、张辉、罗冰、郭亮。

129

T/CACM1020.17—2019

道地药材第17部分:川芎

1范围

T/CACM1020的本部分规定了道地药材川芎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质量特征。

本部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地药材川芎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CACM1020.1—2016道地药材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3术语和定义

T/CACM1020.1—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川芎chuanxiong

产于四川盆地中央丘陵平原区的都江堰、彭州、什邡、崇州、邛崃、眉山等地的川芎。

4来源及形态

4.1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

4.2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有香味,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具浓烈香气。株高40cm~60cm.地上茎从生.茎直立.圆柱形、具纵条纹.上部多分枝.下部茎节膨大呈盘状(苓子)。一般单株茎达17个~25个,多的可达到40个以上,茎下部叶具柄,柄长3cm~10cm,基部扩大成鞘。叶片轮廓卵状三角形,长12cm~15cm,宽10cm~15cm,3~4回三出式羽状全裂,羽片4对~5对,卵状披针形,叶片颜色呈绿色或黄绿色,长6cm~7cm,宽5cm~6cm,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至长卵形,长2mm~5mm,宽1mm~2mm,具小尖头;茎上部叶渐简化,茎上部嫩叶片及叶脉生长有短柔毛,生长较老的茎中部及下部叶片没有柔毛。川芎的叶片数较多,生长旺盛期植株单株叶片数一般都达到50片~65片,有的植株叶片数达到100片以上。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苞片3~6,线形,长0.5cm~2.5cm;伞辐7~24,不等长,长2cm~4cm,内侧粗糙;小总苞片4~8,线形,长3mm~5mm,粗糙;萼齿不发育;花瓣白色,倒卵形至心形,长1.5mm~2mm,先端具内折小尖头;花柱基

130

T/CACM1020.17—2019

圆锥状,花柱2,长2mm~3mm,向下反曲。幼果两侧扁压,长2mm~3mm,宽约1mm;背棱槽内油

管1~5,侧棱槽内油管2~3,合生面油管6~8。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

5历史沿革

5.1品种沿革

川芎又名芎劳,药用历史悠久。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书中记载其原名,曰:

“芎劳味辛、温,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名医别录》曰:“一名胡劳,一名香果。”《本草经集注》记载:“今惟出历阳(今安徽和县),节大茎细,状如马衔,谓之马衔芎劳。蜀中亦有而细。”安徽等地所产恐非今日所用之川芎,缘因当时南北阻隔,就地取用所致,到了唐代已被淘汰。宋代《本草图经》曰:“形块重实,作雀脑状者,谓之雀脑芎。生武功川谷、斜谷西岭。生雍州川泽及冤句,今关陕、蜀川、江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