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23页(共NUMPAGES23页)
2025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之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5?湖南模拟)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主张“凡能发明新理、创制新器者,当予保护;他人仿行,罪而罚之”他认为科学技术“虽公共之财富,实亦人类之福祉”,应当大力发展和推广。孙中山的这些主张()
A.旨在促进政治的建设 B.体现了民主革命精神
C.利于推动科技的进步 D.反映了民生主义思想
2.(2025?惠山区校级模拟)1915年5月,湖南一师的师生集资刊印《明耻篇》,青年毛泽东愤然题诗言志:“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各地青年学生尤为悲愤,有的愤而自杀,有的断指写血书,有的要求入伍,请缨杀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一战时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新文化运动唤醒青年救国
C.宋教仁遇刺民主之路受阻
D.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称帝
3.(2025?河北区校级一模)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国家制度层面的政治权力以“公共性”色彩,“坚持公共权力的多元共享,公共事务的多元共治,公共活动的多元共赢”。这说明,辛亥革命()
A.保障子国民的民主权力
B.实现了社会阶层的平等
C.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
D.满足了民众的政治诉求
4.(2025?惠东县模拟)1920年9月陈独秀在《答费哲民》中指出“因为照现在的经济制度,妇人底地位一面脱离了家庭的奴隶,一面便得去做定东家的奴隶……青年向何处去寻新生活和世外桃源?即于劳动问题,更可以说除阶级战争外都是枝枝节节的问题。”据此可知陈独秀()
A.运用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导妇女运动
B.认识女性受剥削的根源在于封建礼教
C.尝试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妇女解放问题
D.号召学习西方民主科学启迪广大青年
5.(2025?南京模拟)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最初无不服膺天演论。但到1919年,李大钊发文指出:“生物的进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陈独秀“将互助视为人性善的本能”。这一变化()
A.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说明知识分子思想趋于保守
C.否定了进化论的科学价值
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方向
6.(2025?江门一模)1916年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吾国专制日久,惟官令是从。人民除纳税、诉讼外,与政府无交涉;国家何物,政治何事,所不知也……而一般商民,犹以为干预政治非分内之事,国政变迁悉委诸政府及党人之手,自身取中立态度……欧美国民多知之,此其所以莫敢侮之也。是为吾人政治的觉悟之第一步。”这反映出陈独秀()
A.维护民主共和,武力反抗军阀
B.推动思想解放,相约共同建党
C.否定专制独裁,促进民众觉醒
D.宣传民主科学,倡导国共合作
7.(2025?延庆区一模)漫画《官民之争持》创作于1911年,该漫画的内容反映出()
①清政府的卖国行径
②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③保路运动历史背景
④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爆发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2025?武汉二模)1906年,武昌文华书院国文教习张纯一创作了《学生军军歌》,号召学生“向前向前,奋勇争先!向前向前,伸我自主权!抖擞精神,唤起国魂,思独立,心如百炼金坚”,这首歌很快在新军和市民中流行起来。这体现出()
A.维新运动的基础扩大
B..挽救民族危亡的时代诉求
C..武昌起义的条件具备
D..宣扬民主科学的历史潮流
9.(2025?顺德区模拟)江苏南通地租剥削率以1905年为100,到1914年钱租为207,谷租为155。农民除交纳高额地租外,再加以各种苛捐杂税,无法生活,只好求救于高利贷,高利贷者又乘机提高利率。这种状况()
A.促使辛亥革命发生 B.使平均地权成为可能
C.加剧社会局势动荡 D.推动工农联盟的建立
10.(2025?湖北一模)如表所示为1912年孙中山等人发出的部分通电。这些通电都()
1
孙中山称:清室“宣告退位,从此中华民国完全统一,邦人诸友,享自由之幸福,永永无已”
2
有人在《民立报》上发表社论称:“清帝辞退”,“政治修明之期,依于民主立宪之成立,革命既成,共和自现。周道如砥,足以供万国之观瞻”
3
旅英华侨通电说:“今帝位去,旗籍除,一切积弊,不待立法即可推廓”
A.坚守民国政治运行的规则
B.强调建立共和政体的必要性
C.承认辛亥革命运动的局限
D.未认识到社会改造的艰巨性
11.(2025?昆明模拟)1920年,郑次川翻译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在上海出版。该书采用独立成册的出版形式,更有利于传播、收藏和保存,思想观点的连贯表达为读者理解系统性、整体性的著作降低了难度。该书9月5日发售,10月14日即将售罄。该书发行火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