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40
CCSB65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028—2025代替DB51/T2028-2015
大熊猫国家公园栖息地修复
2025-03-19发布2025-04-19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2028—2025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目标 2
5基本要求 2
6调查与分类 2
7修复 3
8监测与成效评估 3
附录A(规范性)不同类型退化栖息划分及其修复措施 5
附录B(资料性)主食竹调查监测表 8
附录C(资料性)野生动物及人为干扰监测记录表 9
附录D(资料性)调查/监测报告编制提纲 10
参考文献 11
DB51/T2028—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51/T2028-2015《大熊猫栖息地修复技术规程》,与DB51/T2028-2015相比,除适用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a)更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15年版的第1章);
b)更改了要素“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导语和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5年版的第2章);
c)更改了“术语和定义”的内容(见第3章,2015年版的第3章);
d)增加了“目标”一章(见第4章);
e)增加了“基本要求”一章(见第5章);
f)更改了核心技术要素为“调查与分类”“修复”(见第6章、第7章,2015年版的第4章、第5章);
g)更改了“监测”部分的监测内容,增加了对“监测频率”“监测指标”的规定(见8.1,2015年版的
第6章);
h)增加了“成效评估”部分(见8.2);
i)删除了“大熊猫栖息地生境修复植物种选择表”“植物种中文名与拉丁学名对照表”,增加了“不同类型退化栖息划分及其修复措施”“主食竹调查监测表”“野生动物及人为干扰监测记录表”“调查/监测报告编制提纲”(见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2015年版附录A、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四川省林业与草原局提出、归口、解释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西华师范大学、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荥经管护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彪、侯勤曦、何可、蒋泽银、潘翰、陈章敏、钟金岑、杨志松、付明霞、宋心强。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51/T2028,2015年首次发布;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51/T2028—2025
1
大熊猫国家公园栖息地修复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的大熊猫栖息地调查与分类、修复、监测与成效评估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退化栖息地的修复活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以外的大熊猫退化栖息地修复参考本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LY/T2365大熊猫栖息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LY/T2653大熊猫栖息地适宜性监测与评估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栖息地habitat
大熊猫个体或种群为满足生活史各阶段需求而占据的具体场所。
[来源:LY/T2365-2014,3.1]
3.2
适宜栖息地suitablehabitat
适合野生大熊猫生存、繁衍和栖息的空间。
3.3
退化栖息地degradedhabitat
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作用下,其原有植被发生变化,导致群落结构不合理、群落功能出现衰退,不利于大熊猫的生存、繁衍和保护的栖息地。
[来源:LY/T2365-2014,3.2]
3.4
退化栖息地修复degradedhabitatrestoration
通过自然恢复或人工修复措施,使大熊猫退化栖息地转变为适宜栖息地的过程。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工公益林质量评价技术规范》DB51T 3247-2025.docx
- 《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规程》DB51T 3249-2025.docx
- 《四川泡菜生产规范》DB51T 1069-2025.docx
- 《铅锌冶炼行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指南》DB51T 3258-2025.docx
- 《公路应急抢通保通技术规程》DB51T 3267-2025.docx
- 《农用天气预报制作规范》DB51T 1706-2025.docx
-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评估技术规范》DB51T 3252-2025.docx
- 《煤矿井下应急广播系统使用管理规范》DB51T 3251-2025.docx
- 《核技术利用废放射源、放射性废物》DB51T 3265-2025.docx
- 《公路明洞与棚洞养护指南》DB51T 3256-2025.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