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文系毕业论文---论戴望舒《雨巷》的音乐美.docx

中文系毕业论文---论戴望舒《雨巷》的音乐美.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中文系毕业论文论戴望舒《雨巷》的音乐美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中文系毕业论文论戴望舒《雨巷》的音乐美

摘要:本文以戴望舒的诗歌《雨巷》为研究对象,从音乐美的角度出发,分析诗歌中的音乐元素,探讨其音乐美的表现手法和审美价值。通过对《雨巷》的音乐美的分析,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现代诗歌的音乐美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从诗歌的音乐结构、节奏韵律、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戴望舒的《雨巷》作为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本文以《雨巷》的音乐美为切入点,旨在探讨诗歌的音乐表现手法及其审美价值。音乐美作为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诗歌的创作和欣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雨巷》的音乐美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丰富现代诗歌的音乐美研究,为诗歌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雨巷》的音乐结构分析

1.1《雨巷》的节奏与韵律特点

(1)戴望舒的《雨巷》在节奏与韵律上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诗歌的节奏主要表现为自由诗的节奏,与传统的格律诗相比,它没有固定的音步和韵律模式,而是根据情感和意境的需要灵活运用。例如,在《雨巷》的开头部分,“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里采用了较为自由的节奏,通过重复的“悠长”和“寂寥”来强调雨巷的幽深和孤独感。从音节长度来看,每个句子平均包含十个音节,但在具体运用中,戴望舒巧妙地运用了停顿和断句,使得诗歌的节奏更加灵活多变。

(2)《雨巷》的韵律特点主要体现在押韵和节奏的结合上。诗歌共分为四节,每节四行,每行六个音节,这种结构使得诗歌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整齐的美感。在押韵方面,戴望舒采用了常见的押韵方式,如ABAB式和AABB式,这种押韵方式使得诗歌的节奏更加和谐。以第一节的押韵为例,“伞”、“巷”、“长”和“望”分别押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在节奏上,第一节中的“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通过断句和停顿,使得节奏更加舒缓,与雨巷的幽静氛围相得益彰。

(3)除了押韵和节奏的结合,《雨巷》还通过重复和对比等手法来强化节奏与韵律的效果。例如,在诗歌的第二节中,“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里通过重复的“一个丁香一样的”和“结着愁怨的”来强调诗人的情感,同时,这种重复也使得节奏更加紧凑。在对比方面,诗歌的第三节“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与第一、二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节奏上更加急促,突出了诗人的焦灼和无奈。整体而言,《雨巷》的节奏与韵律特点既体现了自由诗的灵活多变,又展现了戴望舒独特的艺术魅力。

1.2《雨巷》的音乐节奏与诗歌结构的关联

(1)戴望舒的《雨巷》在音乐节奏与诗歌结构的关联上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诗歌的节奏不仅反映了诗人的情感波动,同时也与诗歌的结构紧密相连。从结构上看,《雨巷》采用了自由诗的形式,没有固定的行数和韵律,但每节四行,每行六个音节的基本结构使得诗歌在视觉上具有一定的节奏感。这种结构上的规律性为音乐节奏的运用提供了基础。例如,诗歌的开头“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六个音节一行,每行三个停顿,这种节奏与诗歌的孤独和徘徊的情感相呼应。

(2)在《雨巷》中,音乐节奏与诗歌结构的关联主要体现在对情感节奏的把握上。诗歌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来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如诗歌的第二节,“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里节奏放缓,通过“逢着”、“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等词汇的重复,强化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这种节奏上的变化与诗歌的结构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诗歌的内在情感节奏。

(3)另外,《雨巷》中音乐节奏与诗歌结构的关联还体现在对意象的运用上。诗歌中的意象如“油纸伞”、“雨巷”、“丁香”等,它们不仅是诗歌的组成部分,也是音乐节奏的载体。例如,“雨巷”这一意象在诗歌中反复出现,不仅构成了诗歌的视觉画面,也通过其重复的节奏增强了音乐效果。这种音乐节奏与意象的结合,使得诗歌的节奏更加丰富,情感表达更加深刻。整体来看,《雨巷》的音乐节奏与诗歌结构的关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提升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1.3《雨巷》的音乐节奏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1)戴望舒的《雨巷》在音乐节奏与情感表达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诗歌中音乐节奏的变化与情感的起伏密切相关,共同塑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以诗歌开头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里每行的音节长度为六,每句之间的停顿两次,节奏舒缓而带有淡淡的忧伤。这种节奏与诗人在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