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诗歌的表现手法考察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李白的《静夜思》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A.象征
B.比喻
C.比兴
D.拟人
参考答案:D
2.《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A.象征
B.比喻
C.拟人
D.对比
参考答案:D
3.《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是?
A.象征
B.比喻
C.比兴
D.对比
参考答案:C
4.《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A.象征
B.比喻
C.比兴
D.对比
参考答案:A
5.《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是?
A.象征
B.比喻
C.比兴
D.对比
参考答案:B
6.《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A.象征
B.比喻
C.比兴
D.对比
参考答案:B
7.《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是?
A.象征
B.比喻
C.比兴
D.对比
参考答案:A
8.《夜泊牛渚怀古》中“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A.象征
B.比喻
C.比兴
D.对比
参考答案:C
9.《送别》中“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是?
A.象征
B.比喻
C.比兴
D.对比
参考答案:B
10.《江畔独步寻花》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A.象征
B.比喻
C.比兴
D.对比
参考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1.下列哪些是《登鹳雀楼》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A.象征
B.比喻
C.比兴
D.对比
E.象征与比喻结合
参考答案:BDE
12.下列哪些是《春晓》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A.象征
B.比喻
C.比兴
D.对比
E.象征与比喻结合
参考答案:ACDE
13.下列哪些是《望庐山瀑布》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A.象征
B.比喻
C.比兴
D.对比
E.象征与比喻结合
参考答案:ABDE
14.下列哪些是《江雪》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A.象征
B.比喻
C.比兴
D.对比
E.象征与比喻结合
参考答案:ACE
15.下列哪些是《泊船瓜洲》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A.象征
B.比喻
C.比兴
D.对比
E.象征与比喻结合
参考答案:ABDE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6.《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运用了象征手法。()
参考答案:√
17.《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运用了对比手法。()
参考答案:√
18.《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运用了比喻手法。()
参考答案:×
19.《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拟人手法。()
参考答案:×
20.《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运用了象征手法。()
参考答案:√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21.简述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答案:象征手法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暗示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使诗歌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在诗歌中,象征手法通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理想或哲理。其作用主要有:一是使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二是使诗歌的语言更加含蓄、富有美感;三是增强诗歌的意境,提升诗歌的艺术价值。
22.如何理解诗歌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答案:比喻手法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揭示其相似之处,从而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在诗歌中,比喻手法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一是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视觉或感官体验;二是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强化诗歌的主题;三是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3.请举例说明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答案:对比手法是将两个或多个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通过对比揭示它们的差异,以此表现作者的情感或思想。例如,在《登高》中,诗人通过对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现了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其作用包括:一是突出事物的特征,使诗歌内容更加鲜明;二是表现作者的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三是丰富诗歌的内涵,提升诗歌的艺术价值。
五、论述题
题目:分析《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诗的表现手法及其对整首诗意境的影响。
答案:《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诗运用了对比和象征两种表现手法。首先,通过对比“无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文》第十三-名著《经典常谈》思维导图+导语阐述+原文批注+阅读导引+阅读训练.docx VIP
- 工程监理服务项目投标技术文件15针对本工程的合理化建议.docx VIP
- 基于大宗商品交易的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研究——以供通云 为例.pdf
- 高级育婴员考试模拟题(含答案).docx VIP
- 04 DeepSeek横空出世科技创新、智能向善热点主题作文导写例文-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作文(全国通用).docx
- 消防监控的述职报告.docx VIP
- 2024年保育员(高级)操作证考试题库附答案.pdf VIP
- 大宗商品交易模式.docx
- 2025年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查摆与整改案例参考.docx VIP
- 更换空调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