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T∕CSTM 00250-2020 碳纤维高温轴向热扩散率试验方法 激光脉冲法.docx

T∕CSTM 00250-2020 碳纤维高温轴向热扩散率试验方法 激光脉冲法.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59.100.20Q50

团体标准

T/CSTM00250-2020

碳纤维高温轴向热扩散率试验方法

激光脉冲法

Testmethodfortheaxialthermaldiffusivityofcarbonfibersathigh

temperaturesbythelaserpulsemethod

2020-07-24发布2020-10-24实施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发布

T/CSTM00250-2020

I

前言

本标准参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复合材料领域委员会(FC09)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复合材料领域委员会(FC09)归口。

T/CSTM00250-2020

1

碳纤维高温轴向热扩散率试验方法激光脉冲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激光脉冲法测量碳纤维高温轴向热扩散率的试样方法,包含原理、试验设备、试样及制备、校验、试验程序、数据处理、精密度、试验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温度在298K~2273K范围内,热扩散率在1.0×10-6~4.0×10-4m2/s范围内的碳纤维轴向热扩散率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588-2008闪光法测量热扩散系数或导热系数

3原理

“激光脉冲法”的试验原理等同于“闪光法”或“激光闪光法”,即一个均质(或测试方向上可视为均质)、不透光的片状试样,其正面受到短时、均匀的激光脉冲能量加热,在绝热条件下产生向试样背面的一维热流,由此引起背面温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该背面温升与其最大值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与试样厚度、热扩散率存在定量关系,见公式(1)和公式(2)。

…………………(2)

式中:

T(t)——不同时间下的试样背面温升,K;

Tm——试样背面最大温升,K;

t——时间,s;

δ——试样厚度,m;

ω——傅立叶数。

当T(t)/Tm=0.5时,热扩散率可按公式(3)计算。

………………(3)

式中:

t0.5——试样背面温升达到最大温升Tm一半所需的时间,s;

T/CSTM00250-2020

2

ω0.5——t0.5时的傅立叶数。

图1激光脉冲法原理图

4试验设备

4.1设备组成

试验设备的基本构成见图2,包括激光光源、环境炉、试样架、背面温升探测器、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

图2试验设备基本构成示意图

4.2激光光源

4.2.1宜采用钕玻璃激光器或红宝石激光器,也可采用经严格聚焦的氙灯光源。

4.2.2脉冲光斑直径应不小于试样外径,单个激光脉冲能量宜不低于30J且可调。

4.2.3脉冲时间宽度τ应小于试样背面温升达到其最大值所需时间的0.5%,推荐τ值不大于0.5ms。

4.2.4宜配置He-Ne激光或激光二极管等共轴调整装置及带有光路调节机构的阶跃式Si型光纤,用于调节脉冲光斑的位置、大小及能量密度均匀性。

4.2.5光斑能量密度均匀性宜采用已完全曝光相片纸或具有类似功能的其他物品进行测试,目测范围内应无明显差异。

T/CSTM00250-2020

3

4.3环境炉

4.3.1环境炉用于为试样提供恒定的高温环境。

4.3.2环境炉应具有气密性,冷态真空度宜不高于20Pa。

4.3.3环境炉采用卧式或立式均可,外表面宜开透明窗口1和透明窗口2,窗口1的材料宜选石英玻璃或蓝宝石,窗口2的材料应与背面温升探测器的选取相匹配。

4.3.4环境炉应配有试验温度测控装置,用于试验温度的实时测量和控制。试验温度的测量可选用热电偶、红外探测器或光学高温计。当选用热电偶时,热电偶应置于试样附近,且不宜与试样接触。

4.3.5当试验温度较高时,环境炉宜配备必要的安全运行保障设施,如风冷、水冷、保护气、计量与安全警示装置等。

4.4试样架

4.4.1环境炉内应配有试样架。试样架与试样不宜紧密耦合,以减少试样边缘热损失,宜保证试样达到最大背面温升后,在5倍t0.5时间内背面温度变化不大于4%。试样架可选用单试样架或多试样架,若为提高测试效率,推荐采用多试样架。

4.4.2在测试温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