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第3版)第六章 拔罐技术 学习点睛PPT.pptx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第3版)第六章 拔罐技术 学习点睛PPT.ppt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点睛

第六章

拔罐技术

目录

重点内容

疑难知识点

常考知识点

思维导图

重点内容

一、拔罐技术的操作方法

(一)火罐操作方法

1.拔罐前准备

2.吸拔方法

(1)闪火法:用止血钳或镊子夹取95%的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2圈,迅速退出,

并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

(2)投火法: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

(3)贴棉法:将浸有95%的酒精棉球贴于罐内壁下1/3段或罐底,点燃后扣在施术部位。

(4)架火法:将直径小于罐口,不易燃烧的物体(如小瓶盖)放在应拔部位,上置小块酒

精棉球,点燃后迅速将罐扣于之上。

(5)滴酒法:在罐内壁滴入1~2滴95%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附于罐壁上,

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部位。

3.起罐

一、拔罐技术的操作方法

(二)水罐操作方法

1.拔罐前准备

2.吸拔方法

(1)水煮法:先将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2~3min,使用时用镊子将罐夹出,倾倒并甩去水液,

用湿毛巾紧扪罐口,吸出罐内水蒸气,趁热拔在施术部位,轻轻按压30s左右,待其吸牢后

松手。

(2)蒸汽法:将水或药液煮沸,令蒸汽喷入罐内,迅速拔在施术部位,轻轻按压30s左右,

待其吸牢后松手。

3.起罐

二、拔罐技术的应用方法

(一)单罐法亦称单罐独用,一般用于治疗病变范围局限的疾病,可按病变或压痛范围大

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

(二)多罐法即多罐并用,一般用于治疗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病变处肌肉丰满的疾病。或

敏感反应点较多者,可根据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情吸拔几个至10余个。

(三)定罐法又称留罐法、坐罐法,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一段时间的拔罐法。

(四)走罐法又称推罐法、行罐法或旋罐法。操作前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涂上一层薄薄的

润滑油,吸拔后握住罐底平推或稍倾斜推动,做前、后、左、右方向移动。也可根据患部需

要做环形旋转移动。

二、拔罐技术的应用方法

(五)闪罐法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随即取下。反复操作至皮肤潮红为止的拔罐方法,若

连续吸拔20次左右,又称连续闪罐法。

(六)针罐法指在穴位上用毫针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原处,再以针刺处为中心拔罐。

又称留针拔罐或带针坐罐。还可针刺穴位“得气”后出针,不按压针孔,立即在出针的穴位

上拔罐,并吸出少许血液或组织液。

(七)刺血拔罐也称血罐法、刺络拔罐。先用三棱针、梅花针(皮肤针)、注射针或缝被

针等按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出血量的要求,针刺穴位或治疗部位(轻刺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中刺以微出血为度,重刺以点状出血为度),然后再拔罐并留罐。

三、拔罐技术的适应证

拔罐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吸毒拔脓的作用,适用范围较

广,常用于风湿痹痛、肩背腰腿痛,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腹痛、泄泻、闭经,

中风偏瘫、面瘫,痤疮、荨麻疹,肥胖症等。

四、拔罐技术的禁忌证

1.年老体弱、久病体虚、极度疲劳、剧烈运动后、过饥过饱过渴、妇女经期及饮酒者慎用。

2.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大血管经过部、孕妇的腹及腰骶部禁用。

3.皮肤高度过敏以及皮肤肿瘤部位、皮肤糜烂部位禁用。

4.急性严重疾病、慢性全身虚弱性疾病及接触性传染病者禁用。

5.出血性疾病,如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患者禁用。

6.急性外伤性骨折、严重水肿等患者禁用。

7.精神分裂症、抽搐、神经质及不合作者禁用。

五、拔罐的注意事项

1.拔罐前需向患者解释可能出现的症状,征求患者同意后施术。应尽量选择向阳避风温度适

宜的场所拔罐。

2.拔罐时,一般选肌肉丰满的部位,如骨骼凸凹不平或毛发较多之处不宜使用,同时还要避

开大血管和重要器官。

3.操作火罐和水罐时,应严格注意热源处理,以免灼伤或烫伤皮肤。

4.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或罐体碰撞针柄;刺血拔罐时应注意出血量不可过多,以不

超过10ml为宜;排罐时注意罐与罐之间距离;走罐时避开骨突出部位。

五、拔罐的注意事项

5.留罐时间不宜太长,以皮肤充血、瘀血为度。

6.起罐时手法应轻缓,不可硬拉或旋动,以免损伤皮肤。

7.如果出现烫伤或因留罐时间过长而出现水疱时,应注意消毒。水疱大者,可用消毒针具挑

破放水后,再外涂紫药水,以防感染。

8.拔罐期间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患者反应,防止晕罐。

疑难知识点

一、拔罐意外

(一)晕罐

1.症状在拔罐的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目眩、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四

文档评论(0)

youmeu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执业医师持证人

文档随时下架,尽快下载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2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执业医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