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三单元古诗诵读《式微》《子衿》 课件.pptx

八下第三单元古诗诵读《式微》《子衿》 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外古诗词阅读《式微》《子衿》

新课导入《诗经》是我们祖先第一次深情的吟唱,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代文人无不被其润泽、受其照耀。其内容丰富,反映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素养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创作背景,复习文学常识。3.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了解诗歌主旨。

第1部分诗经《式微》

文学常识《式微》选自《诗经·邺(bèi)风》,周灭殷商后,周武王“以商治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今汤阴县城邶城村,号邶国。邺风,邺地的民歌。式微,式,语气助词。微,昏暗。意思是天黑了,也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

文学常识《邶风》,邶国之风也。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九篇,为邶地民歌。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周灭殷商后,周武王“以商治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今汤阴县城邶城村,号邶国。《诗经》中的《邶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国大地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的诗篇。《邶风》作品包括《柏舟》《绿衣》《燕燕》《二子乘舟》等十九首。

写作背景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首《式微》即是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诗歌朗读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lù)!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ɡōnɡ),胡为(wèi)乎泥中!式微

理解诗歌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天黑。微君:非君,要不是君主。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躬:身体。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思考: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

诗歌赏析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2.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这是先秦时代的一首劳役者悲歌,塑造了一个长期服役在外,有家不能回,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怨恨君主的劳役者形象。

3.诗共两章,开篇即反复咏叹“式微,式微!”去掉一个可以吗?明确:为了强调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强调突出天黑,天将黑时的自言自语,内心的焦灼不安,担忧。(1)式微式微,胡不归?相同:连续发问,一遍又一遍问(2)微君之故——微君之躬换一个字,强调的是为了统治者的事情在忙碌,而不是为了自己,牺牲自己的幸福为代价来夜以继日劳作,很不甘和无奈,也在控诉。(3)中露——泥中强调的是环境的恶劣,劳作的愈来愈艰辛。小结:重章叠句,不是单调的无意义的重复,而是有目的,有意义的反复。情感上,表意上递进了,意蕴更浓烈了。诗歌赏析

4.结合诗意简要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诗歌赏析

诗歌主旨1.劝君归国说。《毛诗序》:“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刘向《烈女传?贞德篇》: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2.燕昵之情说。孙作云《诗经的错简》:“‘中露’即‘露中’,与《行露》的‘露’、《野有蔓草》的‘露’,同讲幽会时的夜露。”3.苦于劳役说。余冠英《诗经选》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

第2部分诗经《子衿》

文学常识《郑风》为《诗经》国风中的内容,十五国风之一。为先秦时代郑地民间民歌。郑,古国名,姬姓。主要内容为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其弟姬友于郑,是为郑桓公。春秋时代郑国的统治区大致包括今河南的中部和河南省邻省的一些地方。“郑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

朗读诗歌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