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4107∕T 463-2020 再生水高效利用农田灌溉技术规范.docx

DB4107∕T 463-2020 再生水高效利用农田灌溉技术规范.doc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20.01

B05

DB4107

新乡市地方标准

DB4107/T463—2020

再生水高效利用农田灌溉技术规范

2020-08-12发布2020-08-17实施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07/T463—2020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3.1再生水 2

3.2农田灌溉 2

3.3再生水灌溉分区 2

3.4缓冲区 2

4工程规划 2

4.1规划原则与要求 2

4.2灌溉水源 2

4.3灌溉作物 2

4.4水土资源分析 2

4.5灌溉工程布局 3

5工程设计 3

5.1一般规定 3

5.2取水和调蓄工程 3

5.3输配水工程 3

5.4田间灌溉工程 4

6运行管理 4

6.1管理 4

6.2监测 4

6.3监测评价方法 5

6.4警示标志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 1

附录B(规范性附录)警示标志 3

附录C(资料性附录)再生水农田灌溉技术明白纸 6

DB4107/T463—2020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樊向阳、胡超、吴文勇、崔二苹、崔丙健、刘源、高峰。本标准2020年8月12日制定发布。

DB4107/T463—2020

1

再生水高效利用农田灌溉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再生水农田灌溉的术语和定义、工程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新乡市再生水农田灌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T2893.1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1977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

GB/T20203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2092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GB/T21303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

GB22573灌溉水中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硝基苯限量

GB22574灌溉水中甲苯、二甲苯、异丙苯、苯酚和苯胺限量GB/T35580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GB/T50085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5036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

GB/T5048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GB/T50509灌区规划规范

HJ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6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NY/T396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SL368再生水水质标准

SL462农田水利规划导则

SL/T769农田灌溉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DB4107/T463—2020

2

3.1

再生水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被污染的雨水等经过适当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

3.2

农田灌溉

按照作物生长的需要,利用工程设施将水送到田间,满足作物用水需求。

3.3

再生水灌溉分区

根据再生水水质和水量、植物、气象、水文地质等基本资料,以安全利用为目的,对再生水灌区进行适宜性区域划分。

3.4

缓冲区

为防止再生水灌溉对地表水源、地下水源以及公众健康等产生影响而设置的区域。

4工程规划

4.1规划原则与要求

4.1.1工程规划应符合区域水资源总量控制、节约用水和用水效率控制要求。

4.1.2水资源紧缺区域宜优先选用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