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世界文化史加试题.docx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近代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亚洲文化

答案:

(一)碰撞与变异——印度传统文化的变异与印英复合型文化的产生

在亚洲,印度可谓是受西方文化冲击最早、影响最深的一个国家。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伴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步步侵入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殖民霸权的建立,西方文化的影响日益加深,以致印度传统文化发生变异,并在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和交融中逐渐产生了英一印复合型文化。

(1)基督教的传入与渗透

印度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首先发轫于西方基督教文明在次大陆的输入与传播。一般认为,西方基督教传入印度是公元4世纪,主要通过来自西亚基督教移民和叙利亚传教士的媒介所致。由于印度原本就是宗教派别林立、宗教哲学发达的国度,而基督教所宣扬的原始平等思想实际上与印度的种姓制相抵触,因此,早期基督教在入印之后,为了能在当地顺利传教并站稳脚跟,便不得不对其宗教要旨、教徒的行为方式及活动范围等方面,在相当程度上进行了“入乡随俗”的变化与改造,以至于当葡萄牙人在16世纪建立殖民统治之时,基督教徒已受到印度教徒很大的尊敬。

17至18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商业资本主义的扩张,基督教在次大陆的传播、扩展逐步得以强化,西方传教士来印的人数也相应增多。但与早期入印的传教士不同的是,这一时期很多传教士的使命,并不注重其传经布道的本职,而是作为其所属国及相关机构开展对印商贸活动过程中了解印度当地风土人情和进行语言交流的中介,以及为驻印商馆人员提供有关婚丧礼仪、子女受洗和祈祷活动等方面服务的“精神福利”。不少教士实际上还亦教亦商,成了“纳包布”。①这种现象反映了基督教(主要是新教)的世俗化倾向,它表明基督教作为西方社会在走出中世纪这一社会转型时代文化变迁的主体,在经过了合乎西方社会发展的“改革”后所形成的“新教伦理”,已成为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精神内涵”,并连同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商业冒险、契约与交易规则以及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方面,一道融合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向外输出的思想依据。

基督教充当殖民主义工具的主要表征,是把西方殖民者的世俗扩张行径神圣化。当1757年普拉西战役英国侵占了孟加拉地区后,这时西方传教士出于为野蛮的殖民主义寻求合理的文化辩护,把殖民掠夺和征服,美化为上帝委托的一项道德使命,加大了对基督新教的传播力度,并且将其视为“普世意识”,和“拯救”被他们认为是落后民族文明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基督教在印度的传播,若仅从宗教角度和传教层面而论,传教士们不遗余力的传经布道,力图使印人改宗皈依的努力,总体上收效甚微。据统计,1832年全印度改宗基督教的人数为1266人,到19世纪50年代,达到91000多人。及至印度独立之后,基督教徒也仅占印总人口的2%强。①这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因为,基督教是典型的一神教,只准信仰上帝,排斥其他一切神明,这显然与信仰无数神明的印度教教义是相冲突的,也同较宽容的印度人的心灵是不相容的。其次,印度人内心普遍有一种追求超越现世的欲望,而基督教无法满足他们的这种愿望,同时他们也不喜欢基督教徒过于世俗的生活方式。正如甘地所说:“在印度,宗教的传教者被认为是从世俗欲望中解脱的人。从释迦牟尼时代至今,几乎所有印度宗教创建者都是苦行主义者,他们过着禁欲主义的严肃生活。渴望从俗世中解脱,往升佛界或天国。但是基督教传教士有妻子儿女陪伴,身居雅室,行有车食有肉,他们的生活太世俗化了,使人感到无法超脱。”“所有这一切都使我厌恶基督教”。②当然,他后来也受了基督教的影响,但那是他站在追求与体验“真理”的高度上,主动了解和贴近基督教徒,以力求消除宗教隔阂的“有意之为”。再次,近代基督教在印度的传播是与殖民征服和统治联系在一起的,而基督教徒又基本上站在殖民统治者一边,这样,长期的殖民统治带给印度人受奴役、受屈辱的心理阴影,不可避免地会使印度绝大部分民众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基督教深存着发自其朴素民族情感中本能而复杂的、挥之不去的疑惧、反感乃至排斥。

因此,就整个情况来看,当时基督教及基督教徒实与印度社会的主流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然而,由于传教士传教的方法在以宣讲教义、巡回布道和出版、散发宗教书籍为主的同时,辅以医疗和办学等活动,这样又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启发民智、发展教育、卫生事业以及破除印度教陈规陋习等方面具有进步的作用。

(2)宗教改革与社会改革的兴起

随着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强有力的冲击和渗透,19世纪初期以后印度资本主义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到19世纪中叶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出现。这样,一批出身于地主和商业资产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阶层开始形成。他们在勇于吸纳西方文化有益成分的同时,深感其传统的宗教意识束缚着人们的头脑,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于是大胆提出并呼吁,改变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宗教信条和陈腐习俗,以使之适应社会变化的客观需要。由此,宗教改革运

文档评论(0)

文案个性定制、修改、润色,根据需求排版文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