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记孟尝君列传》《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记孟尝君列传》《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记孟尝君列传》《战国策齐策——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偶人与土偶人相与语。木偶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偶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偶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谖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谖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谖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材料二: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逐之。鲁仲连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孟尝君曰:“善。”乃弗逐之。

孟尝君逐于齐而复反。谭拾子迎之于境,谓孟尝君曰:“君得无有所怨齐士大夫?”孟尝君曰:“有。”“君满意杀之乎?”孟尝君曰:“然。”谭拾子曰:“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不知。”谭拾子曰:“事之必至者,死也;理之固然者,富贵则就之,贫贱则去之。此事之必至,理之固然者。请以市喻。市,朝则满,夕则虚,非朝爱市而夕憎之也,求存故往,亡故去。愿君勿怨!”孟尝君乃取所怨五百牒削去之,不敢以为言。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下文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物之必至A也B富贵多C士D贫贱E寡F友G事之固H然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质,古指一国为保证履行某种条约或诺言而派遣到对方国内作抵押的人,一般是国君的儿子、亲属或重臣。

B.相与,共同、一起。意思与《过秦论》“相与为一”的“相与”不同,与《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的“相与”相同。

C.谢,指道歉。意思与《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的“谢”相同,与《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谢”不同。

D.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法和《陈涉世家》的“辍耕之垄上”、《石钟山记》的“石之铿然有声者”里的“之”都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代讲关于木偶人与土偶人的故事,旨在劝孟尝君不要前往秦国。孟尝君接受了建议,便取消了行程。

B.面对孟尝君复位后的盛怒,冯谖委婉劝谏,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最终建议被接受。

C.孟尝君准备赶走一个讨厌的门客,鲁仲阐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最终使孟尝君收回成命。

D.两则材料内容都与孟尝君有关,既展现了策士出色的劝说技巧,也刻画了孟尝君从善如流的宽广的胸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偶人所笑乎?

(2)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14.鲁仲连、谭拾子二人在劝说孟尝君的方式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0.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11-12CB

13.(1)如今的秦国如虎狼般凶残,您却要前往,若不能返回,难道不会被土偶人嘲笑吗?

(2)如今任用某人却无法胜任,便称其无能;教导某人却不见成效,便斥其愚笨。

14.劝说方式异同

相同点:

类比说理:均用日常现象,揭示人性规律。

逻辑归因:均强调“事理必然”。

不同点:

鲁仲连:通过寓言与历史人物的对比,强调“用人之长,容人之短”。

谭拾子:直接以市集趋利本质,揭示人情冷暖的客观现实。

总结:鲁仲连侧重辩证用人,谭拾子直指世态本质,但均以理性逻辑触动孟尝君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2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