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联读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所选课文都是篇幅较长的诸子散文史传文,本单元的课文涵盖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影响最大的儒道两家和古代史书的经典,涉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理想、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众多重要价值观。相比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围绕“学习之道”的古代散文及现当代散文,其思想性愈发深刻,对学生的思考理解归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单元选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展现了儒家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主要记述“史事”,“叙事”属性突出。作为教学对象的两篇史传文:《烛之武退秦师》作为史传短文,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语言简练客观,叙事清晰,注重人物语言描写,以展现烛之武的外交智慧与谋略,强调审时度势、以理服人、以礼说人的现实政治观。《鸿门宴》作为史传长文,选自纪传体史书《史记》,语言生动传神,细节刻画精准,揭示权力斗争中的细节及其影响,暗含历史反思。
进行两篇文本的联读,首先要明确单元学习目标,确定两篇文本在本单元的定位。本单元单元导语针对两篇文本提出如下要求:“阅读史传文,要关注其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鸿门宴》的学习提示部分也有提及:“《左传》和《史记》都有高超的叙事艺术。《左传》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史记》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和《鸿门宴》时,要注意体会上述特点,还可以从材料安排、叙事技巧、描写方法等方面作些比较分析。”由此可以确定联读方向,抓住两篇文本叙述的特质,选取两篇文本的共性特征作为切入口进行联读,无论是战国时期被秦晋围困的郑文公,还是秦灭亡后惹项羽大怒的刘邦,我们都能看出两者所面临的空前危机,两篇文本的叙事也可看作是对危机产生、解决的叙述,因此在进行具体教学情境设置时,我依托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当代文化参与”中调查的活动任务作为情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研讨两篇文本的历史叙述。
同时基于单元学习任务二“阅读史传作品,了解了史实之后,还要进行深入思考,甚至质疑史书的记载。本单元所选的两篇史传中就有不少值得探究的问题,例如:烛之武游说成功,除了辞令巧妙外,还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项羽不杀刘邦仅仅是因为“为人不忍”吗?司马迁对鸿门宴的记述有没有“不合常理”的地方?细读课文,探究上述问题(也可自己设计问题),写出自己的看法”,融入学生真实阅读体验,在对历史叙述的调查基础上,用质疑反思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阅读困惑,体悟史传文作者的立场与态度,挖掘其背后所体现的文化价值。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联读两篇史传文,梳理历史叙述脉络,用简明语言概括危机成因,分析危机应对智慧。
2.研讨阅读疑惑,理性看待史传文的叙述立场,思考历史叙述意义,撰写调查报告总结。
情境任务:
调查是我们全面了解事物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如何理性评价《烛之武退秦师》与《鸿门宴》的历史叙述?请你以一名中学调查员的身份,以“鉴古知今”的立场,立足两篇文本,调查危机叙述,完成一份调查报告总结。
公元前630年深秋,晋侯、秦伯围郑,断郑国粮道锁郑国商路,欲困死郑人于孤城……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击败秦军的项羽,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
彼时郑文公和刘邦正遭遇人生重大危机,却也都凭借智慧成功化解危机。《左传》与《史记》给出了各自的理性叙述。
环节一:提炼危机叙述结构
叙以成文,调查危机叙述,首先在于结构。
两篇文本是如何展开危机叙述的呢?请各位同学结合先前所学及课本进行分享,可关注作为课本有机组成部分的学习提示。
包含:叙述总体特征、叙述层次
明确:《烛之武退秦师》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文章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劝因(1-2)、劝中(3)、劝果(4)。《鸿门宴》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文章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宴前(1-2)、宴中(3-4)、宴下及宴后(5-7)。
两篇文本的结构有惊人的相似,它们都关联同一个数字(3),请同学们观察我所画象形文字(“文”的甲骨文),所谓“文”,线条交错,古人用以传情达意。单只观察其外形,却像是人身。为文与为人的相似性,不言而喻。
两篇文本的结构正与“文”之甲骨文(图略)契合,包含头身足三个部分,这也正与史书简洁明晰的特征相契合。
环节二:体悟危机叙述细节
危机叙述调查,除了关注结构,更应体悟细节。
我们的细节探究从危机起因着眼。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成果小组讨论,完成危机起因的探究。(2分钟)
任务一:调查“危机”起因
任务二:分析化解妙招
危机产生,郑文公与刘邦却都转危为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求两篇文本所涉及到的危机化解之法。
环节三:辨析危机叙述疑难
调查不只要关注细节,更要有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