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教师:李玉梅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70分)
2018年1月24日—28日期间,全国各地出现了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南方的雨雪过程多于北方,我国黄淮地区集中降雨降雪,像黄淮南部、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出现大雪或者暴雪;湖南、贵州、江苏等地出现小到中雪。据此完成12题
1.该时段南方雨雪过程多于北方的原因主要是()
A、北方多山地地形,阻挡冷空气南下
B、受沿岸寒流的影响,气流相对干燥
C、冷空气势力较弱,长期滞留在北方
D、强冷空气与弱暖湿气流交汇于南方
2.此次我国南方雨雪过程可能会导致()
①我国0℃等温线和雪线北移②
③设施农业增温保暖成本增加④低山丘陵地区雪崩频率提高
A、①②B、②③C 、③④D、①④
“双转移”是广东省创造性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4题。?
3.目前,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外转移,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地区()
A.劳动力成本上升
B.高素质劳动力数量不足
C.对外交通条件改善
D.人才流失严重
4.影响箭头②代表的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
A.经济 B.政策C.教育 D.资源
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是我国北方某地农民传承千百年的生产活动座右铭,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据此完成5?7题。
5.秋分之后,正是观赏红叶之际,下列山区中最佳观赏时间较晚的是()
A.长白山???B.太行山???C.大别山???D.井岗山
6.寒露节气之后,我国早晚天气明显变凉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反射减弱?B.太阳辐射减弱C.地面吸收增张?D.地面辐射增强
7.现如今该地小麦播种时间已改成“寒露”时节,其原因不可能是()
A.作物品种改良?B.播种技术发展
C.生长周期延长?D.全球气候变暖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完成89题。
8.图中①③两大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①荒漠化②水土流失③土壤盐碱化④空气污染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②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改善了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④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读我国某山地多个自动气象站估算的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1011题。
10.该山地基带的典型植被是()
A.热带季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1.图中山地的山脊附近的林木有矮化现象,其原因最可能为山脊附近()
A.降水稀少B.气温低
C.光照较强D.风力大
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30cm的白色圆板(透明度板)垂直沉入水中,直至刚好看不见圆板的最大深度,是表示海水能见程度的一个量度。读台湾海峡多年冬季(1月)海水平均透明深度等值线(单位:m)图,完成1213题。
12.?H处海域海水透明深度等值线向外海凸出,其原因可能为该地()
A.?临近河流入海口???B.?降水稀少
C.?沿岸半岛向外凸出???D.?石油泄漏
13.?与夏季相比,台湾海峡冬季整个海域海水透明度都比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A.?太阳辐射较弱???
B.?赤潮影响弱
C.?风力强劲???
D.?台风影响极少
干燥度是指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表示气候的干燥程度。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读中国部分区域干燥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415题
14.据图分析甲处干燥度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气温
C.地形 D.水温
15.关于该区域干燥度分布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北纬40度纬线由西向东气候干燥程度逐渐升高
B.乙处比丙处干燥度变化慢
C.本区域干燥度自南向北递增
D.影响该区域干燥度分布最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A、B两地的地质构造分别对应右图的()
A.②③????B.①②C.③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