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docx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3。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20世纪80年代,距今53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得以发掘。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已经具备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并将其列入世界遗产。据此可知,良渚古城成功申遗有助于()

A.印证中华文明的一体性 B.深入研究奴隶制文明史

C.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D.彰显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2.孟子所重视的“制民之产”,首要的就是分配田产,做到“井地之均”。荀子用“各得其宜”来表达“均”的内涵,通过“隆礼”而实现“上政均平,故民齐____”。据此可知,两人都强调()

A.重建社会秩序 B.平均分配财富 C.恢复井田制度 D.实行礼法并施

3.唐德宗时期,检校员外郎穆员在为工部尚书鲍防所作碑记中说:“自中原多故,贤士大夫以三江五湖为家,登会稽(今浙江绍兴)者如鳞介之集渊薮。”李白也有诗云:“三川(指洛阳)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这说明当时()

A.动乱成为文学主要题材 B.华夏认同观念仍未形成

C.战乱促使人口大量南迁 D.士大夫缺乏社会责任感

4.罗汉观念源于印度,但印度佛教典籍中没有关于其形象的记载。魏晋以后,罗汉的形象开始出现于壁画和绘画中。到了宋代,有的画家甚至将罗汉描绘为醉心于琴棋书画的文士形象。这反映了佛教()

A.出现世俗化的倾向 B.与儒家思想的融合

C.逐步融入本土文化 D.主导绘画发展方向

5.清朝前期,大量欧洲制造的钟表出口到中国,国产钟表的数量也相当可观,社会上兴起了一股“西洋钟表消费热”。这一现象反映了()

A.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弛 B.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社会环境封闭下的局部交流

6.19世纪60—80年代,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与西方学生不相上下,但对实验、实际操演、体力劳动以及体育活动不感兴趣。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传统观念阻碍学习西方 B.新式学堂生源质量堪忧

C.排外倾向依然普遍存在 D.洋务运动缺乏务实精神

7.如图所示是《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1918年10月15日)的目次。这反映出当时新文化运动()

A.专注于学问而避谈时事 B.倡导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C.猛烈批判封建伦理道德 D.思想传播出现了新动向

8.如表所示为2015—2019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及占比情况。这一情况()

时间

高技术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家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企业占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的比重

2015年

795

17.6%

2016年

798

20.4%

2017年

1032

207%

2018年

1478

24.1%

2019年

1266

23.5%

A.反映了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的加速 B.顺应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C.揭示了跨国公司资本扩张的本质 D.表明中国成为外商投资的首选地

9.当医学在中世纪成为教士专利品时,阿拉伯文化保留了非宗教性的民间医学,特别是在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阿拉伯人继承了许多古希腊的医学遗产,哈里发成为最热忱的文化保护者。这说明()

A.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B.阿拉伯人传承了古典文化

C.阿拉伯文化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转型 D.阿拉伯文化缺乏创新精神

10.8世纪中期,日本在中央设置太学,在地方设立国学,选择儒雅博学之士担任博士、教授、助教等职位,授课内容为唐朝的律令经学、音韵、文学、书法算数等知识。这些举措()

A.反映了中日文化交流互鉴 B.表明日本全面效仿唐朝制度

C.促进了“大化改新”的推行 D.推动了汉文化在日本的传播

11.自1219年蒙古人进入伊斯兰世界后,众多有学识的人物如文学家和宗教人士的到来,使开罗和德里转型为复合型大都市和知识中心,分别成为伊斯兰世界西部和东部的宗教、文化和教育中心,巴格达“降格为一个省级商业城市”。材料意在说明蒙古人西征()

A.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 B.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

C.导致了贸易中心的转移 D.改变了区域的文化

文档评论(0)

195****19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19508761949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