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提升题库:解题方法解析.docx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提升题库:解题方法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提升题库:解题方法解析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文言文断句

要求:根据文意和文言文断句规则,正确断句。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4.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欲以备胡,曰:“愚者所笑,独谓吾为胡服耳。胡能服矣,吾何服不可哉?”遂胡服,习骑射。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6.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是以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死者致其哀而葬之,葬则致其慎,祭则致其严。

7.王尝语庄子以好乐,庄子曰:“今子之情,将大有为也,而智深于鱼鸟之乐,意远于飞鸟之志,子何为乎?”

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二、文言文实词解释

要求:解释下列文言文中的实词。

1.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3.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愚公移山》)

4.胡能服矣,吾何服不可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论语》)

6.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孟子》)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论语》)

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10.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四、文言文翻译

要求: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4.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篇》)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6.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7.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9.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增广贤文》)

1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五、文言文文学常识

要求:回答下列关于文言文文学常识的问题。

1.《论语》是我国古代哪位伟大思想家、政治家的言论汇编?

2.《史记》的作者是谁?

3.《楚辞》的代表作有哪些?

4.“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哪八位文学家?

5.《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6.《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7.《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8.《西游记》的作者是谁?

9.《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

10.《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谁?

六、文言文阅读理解

要求:阅读下列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甲)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乎?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夫仁者,国之本也;不仁者,国之贼也。今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乙)孟子见梁襄王,出吊于邹,孟子为有知也。出吊,王使人问之曰:“夫子何为不反?”孟子曰:“夫出吊,不以反为礼。”王曰:“吾闻诸祭器,与其养,不若葬也。吾闻诸大夫,与其养,不若亡也。吾闻诸士,与其养,不若见也。吾闻诸庶人,与其养,不若死也。夫子亦闻诸乎?”孟子对曰:“然。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然而君子所存者,岂曰存之哉?仁义而已矣。王亦闻诸乎?‘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仁义”一词。

2.请简述孟子在(甲)段中的观点。

3.请简述孟子在(乙)段中的观点。

4.请比较(甲)段和(乙)段中孟子对“仁义”的看法有何异同。

5.请简述孟子对国家治理的看法。

本次试卷答案如下:

一、文言文断句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

文档评论(0)

wangfe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