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蝉真的是聋子吗
__质疑探究点燃智慧的火花
古井大塘中学金春景
我在小学实习的时候,教学生学过一篇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的文章,题目是《蝉》。文中写了蝉的地穴、蜕变为、产卵及生活习
性。
在写生活习性里,说蝉非常喜欢唱歌,它有及其清晰的视觉。说
到听觉,他用一个实验来说明:
有一回,我借来两枝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我
将它放在门外筱悬木树下。我很小心的把窗打开,以防玻璃震破。在
头顶树枝上的蝉,看不见下面在干什么。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
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蝉却一点没有受到影响,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惊慌扰
乱之状,声音也没有一些轻微的改变。第二枪一样,依然没有效应。
我想,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感觉不到
自己发出声音。
当我让学生概括蝉的生活习性时,一个学生说:“蝉喜欢鸣叫,
视觉清晰,没有听觉。”
大部分学生一致赞同,我也微笑表示赞同。可另有一个学生举手
反对:“蝉应该是有听觉的。我常听到村东头的蝉叫起来,村中间的
接着叫,后来村西头的也叫起来。如果蝉没有听觉,能依次叫起来
吗?”
这位同学说的现象我也曾经历过,到底蝉有没有听觉,我并没有
探究过,就随便说:“既然昆虫学家做了实验,难道还不可信吗?”
“难道法国的蝉没有听觉,而中国的蝉也不许有吗?”他很不服
气。
我不是昆虫学家,对此更没有研究,那个学生说的的确有道理,
我不该打消他质疑探究的积极性,应该鼓励他,于是赞扬道:“你能
积极思考,善于质疑很好,蝉有没有听觉,咱们放到课外查找资料,
或者去做实验看看谁能正确的解决这个问题,说不定你将来就能成为
昆虫学家,老师期待大家的好消息。”
事情过去了两个多月,这个学生告诉我:“老师,我找到蝉能听
到声音的答案了。”
我让他说说找到答案的经过,他告诉我:“当你布置让大家探寻
这个问题后,我一直把它放在心上,查阅过《十万个为什么》、《动物
学》、《昆虫学》……,还常看电视《走进科学》、《探索发现》等栏目,
终于在一本《科技博览》的杂志上看到,有一些生物学专家对法布尔
说蝉听不见声音持否定态度,经过多次观察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蝉
是有听觉的,只是听不到粗钝(频率低)的声音,却能听到尖细(频
率高)的声音。我对这种解释很满意。”
听了他的话我很惊讶,首先肯定了他努力探求答案的做法,并鼓
励他平时要积极思考、善于质疑。后来进入初中、高中他也坚持这样
做,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武汉大学。
这个教学案例让我想到孟子的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要鼓
励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并努力探求答案。作为老师要及
时加以引导,老师一时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交给学生课外探寻。当
然老师也要积极探究查阅,尽量能做到“件件能落实,事事有回音。”
给学生一个明白的交待。质疑探究的方法,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他们不断进取。事实证明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质疑
探究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我要让它伴随每个学生的一生,让他们人人
都能走上成功的金光大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