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课件 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治理.ppt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课件 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治理.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治理----------------------------------------202Xpowerpointdesign----------------------------------------202Xpowerpointdesign

教学目标CONTENTS01理解中国经济增长历程与中国经济增长奇迹02了解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特点与优势03掌握新时代宏观经济治理的主要特点

目录CONTENTS01一、中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特点02二、中国特色宏观调控03三、中国宏观经济治理04四、思考题05五、拓展阅读

202Xpowerpointdesign01----------------------------------------202Xpowerpointdesign----------------------------------------DESIGN一、中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特点

GDP的定义: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核心指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通常按一年计)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一国经济总量通常用名义GDP规模来衡量,经济增长速度通常用实际GDP增速来衡量

广义与狭义的国民收入:广义的国民收入即社会总产值,包括固定资产折旧部分和当年新生产出来的部分,狭义的国民收入即社会净产值,指社会总产值中减去折旧部分之后所剩下的财富价值部分01GDP与国民收入库兹涅茨等:《国民收入报告(1929—1932年)》凯恩斯:《如何筹措战争费用》斯通: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联合国统计司:要求各国在国民收入统计中用GDP代替GNP02GDP核算(一)国民收入与宏观分析

03总供给:是从生产者的角度考察,指一定时期内生产部门提供的可供最终消费和投资使用的财富总和

总需求:是从购买者的角度考察,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对产品与服务的购买所形成的支出总和

总量均衡:指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总产出)即为均衡国民收入宏观经济失衡:指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失衡,进而使国民收入(总产出)水平偏离均衡状态04总供给与总需求(一)国民收入与宏观分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指经济规模的扩大与总量的增加经济发展:除了包括经济增长之外,还包括经济效率提升、经济结构优化与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等多个方面国民经济增长分析更具总量性和短期性,国民经济发展分析则更具结构性和长期性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的

05总供给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调整总需求总需求稳定的条件下,可以调整总供给,影响国民收入(总产出)和价格,促使经济趋向总量均衡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宏观经济失衡的调节(一)国民收入与宏观分析

2.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与波动1978—2011年,年均经济增速达10%,经济增长的波动性也明显减小,经济增速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差值显著减小,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韧性增强。已实现经济的快速赶超,持续巩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再一味追求经济增速,而是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1.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增长与波动1953—1977年,GDP年均实际增速5.9%,虽然增速较高,但经济结构显著失衡,发展质量不高。同时,经济增长的波动性较大,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较弱。整体上看,虽然走过一些弯路,但工业化进程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实现了近代以来难得的较高速度增长。(二)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难以有效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奇迹;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成立的前提:新古典经济学假设,强调市场机制的完美性和资源配置的最优性,默认经济体处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或处于由计划经济转向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而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崩溃论”的失败:西方学者曾多次预言中国经济将崩溃,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且展现出强劲的韧性,证明了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局限性。2.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局限性第一,保持了40余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使中国迅速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从贫困状态跃升到全面小康状态;第三,中国从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基础设施建设也迅速完善,在一些领域领跑世界;第四,中国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成为“世界工厂”;第五,中国平稳实现经济体制转轨,没有出现其他转轨国家所经历的经济大幅衰退。1.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表现(三)中国经济增长对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提出的挑战

010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可以实现经济增长的“活力”和“稳定”之间的动态平衡,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保证(2)可以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优势,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