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面对人生的挫折,李白喊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积极;苏轼喊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屈原喊出“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其余心之可惩”的坚持;面对人生的坎坷,有个人却只能“踯躅不敢言”,他是谁呢?今天我们来走进他的诗歌。导入

鲍照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2.“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理清诗歌脉络,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产生原因。3.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

第一部分知人论世

一、作者简介鲍照(约415年~470年),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山东郯tán城西南)。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传世。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chā下农”(《谢秣陵令表》),深受门阀制度重压。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xū)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但他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二、作品风格雄肆、奔放的风格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再配以丰富的现实题材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使其创作显示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高度有机的统一。继承并发扬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风格俊逸,气骨劲健,在内容上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面貌,对后世李白、岑参、杜甫等有较大影响。内容多表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兼长众体,而成就最高的是诗歌;尤善乐府,继承了前代乐府的优良传统;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写作背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讲求门第出身,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选拔官员并不依据才干品德,而是依据门第高下,血统贵贱。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而鲍照出身寒微,他虽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但却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和世俗偏见的阻碍。于是常借诗歌来抒发他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知识链接——门阀制度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士族——是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享有很高的政治、经济特权的豪门大族)。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

知识链接——九品中正制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四、题目解读《拟行路难》(1)“行路难”是乐府旧题,主要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2)拟,是摹仿的意思。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前多冠一“代”或“拟”字。也就是说这首诗是学习《行路难》写的乐府诗。

鲍照共创作《拟行路难》十八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愤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乐府诗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由乐府搜集整理的诗歌,汉代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知识链接——乐府诗歌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

一、字音字词酌酒(zhuó)踯躅(zhízhú)①泻:倾,倒。②吞声:声将发又止。③踯躅:徘徊不前。④断绝:停止

二、朗读诗歌任务要求:1.听名家范读,明确字音字形。2.结合课下注释,对诗歌内容有所了解。3.找出本诗的“诗眼”。

三、疏通诗意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

文档评论(0)

zx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