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食品安全-龙眼编制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标准《龙眼》

(征求意见稿)

二〇二五年三月

《龙眼》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龙眼(DimocarpuslonganLour.)别名桂圆,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龙

眼属(Dimocarpus)的热带亚热带特色名贵水果,原产于我国云南。我国是世

界第一大龙眼生产国和消费国,龙眼种植面积460万亩,产量和种植面积均占

全球50%以上。“十四五”以来基本保持稳定,产区有广东、广西、福建、海南、

四川、云南、重庆、贵州和台湾等省(市、区),主要品种有石硖、草铺种、储

良、福眼、大乌圆、大广眼等,利用品种和产期调节,龙眼可以实现鲜果周年

供应。目前已逐渐形成“海南-粤西南-桂南-滇南”早熟区、“桂中-粤中-闽南”中

熟区、“闽中-闽东-泸州”晚熟区、“云南高原”特色产区的优势区域布局。2021-

2024年龙眼总产量分别为160.93万t、122.72万t、198.02万t、162.58万t。龙

眼产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果农增收和乡村振兴。

为了加快龙眼的产业化、商品化进程,促进龙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我

国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龙眼》(NY/T516-2002)、《龙眼等级规格》

(NY/T2260-2012)农业行业标准和《龙眼》(GB/T31735-2015)国家标准,

为龙眼种植面积的稳定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中国龙眼产业正逐渐从传统栽培业演变为现代化农业产业,覆盖全产业链的龙

眼科技联合协作攻关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成立了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采后保鲜技术、精深加工技术蓬勃发展,龙眼产

业已经成为中国热区的重要水果和支柱产业之一。

1

由于近年来龙眼产业快速发展,高接换种等技术广泛应用,宝石号、桂

丰早、秋香、醇香等优新品种得以逐步推广和种植。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和追求,龙眼等高档水果的消费需求也在逐步提升,对于龙眼的品质要求也

GB/T31735-2015

越来越高。国内现在实施的《龙眼》()国家标准,在指导我

国龙眼的生产和产品监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产业发展,但是随着我

国标准化工作的改革、推进,该标准引用的多项标准已废止、不适用,有些指

1

标设置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产业发展。龙眼产业不断发展,品质的不断优化,

种植技术的提升等等,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已经相对落后或者不适用。致使该标

准已经不能有效实施。因此,为了科学指导龙眼生产销售和管理监督,提升龙

眼果品质量,实现优质优价,有效规范市场,保证龙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亟需对《龙眼》(GB/T31735-2015)标准进行修订,以便龙眼鲜果质量评定及

贸易能够顺利进行,进而实现龙眼的优质优价。新修订的标准是根据龙眼生产

实际情况,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及产业发展趋势制定,拟对原标准进行系统调整

和修订,增强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国龙眼鲜食果实产品流通提供贸易参

考依据。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标委发〔2023〕64号文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

年国家标准复审修订计划的通知》,《龙眼》列入2023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

划中,项目编号T-326,主管部门为农业农村部,归口单位为全国

果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

心。

表1项目主要参加单位及人员分工

序号姓名工作单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cmpv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