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八单元历史传说故事
同学们,历史传说故事是岁月长河里的珍贵宝藏。它们犹如神奇的时光隧道,我们领略古人
的智慧与风采。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开启奇妙的历史传说故事之旅。在
这里,我们将与王戎、西门豹等人物相遇,感受他们的独特魅力,汲取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在故事
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探索无尽奥秘。
第一课时基础大闯关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三篇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标注出不理解的地方。
3.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对本单元的历史传说故事有初步的感知。
八企耙釜
1.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基本含义;通顺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大致内容。
2,对一些较难理解的历史典故和文言词汇有初步的理解。
板块一:单元导读,明确要素
i.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本单元围绕“历史传说故事这一主题,编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
事二则》三篇课文。既有文言文,也有根据古代经典改编的现代文,讲述了古代一些很经典的
故事:有名士王戎幼年“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有战国地方官西门豹惩治恶人、造福百姓的故
事;有名医扁鹊和蔡桓侯之间的故事;有纪昌在飞卫指导下苦练眼力,终成射箭能手的故事。
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发人深省,能给予学生多方面的教益。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O本单元围绕这个语文要素进行了
精心编排:《西门豹治邺》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练习简要复述。《故事二则》引导
学生提取表示故事发展顺序的关键词句,练习简要复述。“交流平台对简要复述的方法作了
归纳与小结。“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体会写具体和写简略的不同表达效果,为学生进
行简要复述提供帮助。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话题是“我的心儿怦怦跳。以
学生常见的生活和学习场景为契机,让学生从“喜怒哀乐等方面回顾自己的经历,在这些经
历中选取一件感受强烈、令自己心儿怦怦跳的事写下来,并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2.生齐读,明确单元主题。
3.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八单元的课文,聆听历史名人的故事。
板块二:目标定向,自主学习
1.自由阅读本单元课文,了解单元内容。
2.出示自学要求。
(1)助拼音与字典,自主学习生字词,会读会写,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之处做标记。
(3)概括每篇课文主要内容,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特点。
(4)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至少两个疑问,写在预习本上。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板块三: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第一关:生字新词我会读
1.认读本单元生字。
2.强调容易读错的字。
诸(zh。)位竞(jing)赛唯(w6i)一投笔从戎(「6ng)
荒芜(W。)娶(qU)妻媳(X。妇旱(hdn)灾
饶(rdo)命官绅(shen)磕(啕头开凿(zdo)
拜(b)访时候(hou)肤(f。)色灌溉(gudngai)
溶剂5)骨tt(suT)纪念标(biao)本
第二关:汉字书写我能行
1.学生观察本单元生字的结构特点,并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示范重点生字:豹、派、娶、灌、溉。
提示:
第三关:课文朗读我最棒
1.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使语句通顺连贯,表达清晰。
(2)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基调调整语速,叙事部分语速可平稳适中,情节紧张或情感
激动处可适当加快语速,抒情、议论部分语速则可稍缓,以便更好地传达情感和表达思想。
(3)体依据课文的语境、人物情感和表达意图,运用恰当的语调,如升调表示疑问、降
调表示陈述或肯定、平调用于客观叙述、曲调用于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