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夯基提能作业本第17讲1894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夯基提能作业本第17讲1894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7讲1894—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

习俗的变迁

A组基础过关题组

一、选择题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实业部电令各省从速设立实业司,以为各省实业管理机关。并指出实业为将来民国生存命脉,“已成者当竭力保护,未成者宜事先筹划”。这反映出()

A.“实业救国”思潮深入人心

B.当时政府积极发展实业

C.民族工业将成为主流经济

D.实业有利于近代经济转型

2.(2017江西上饶二联)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4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用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B.政府提倡妇女解放

C.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3.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洋务运动的推动

C.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D.第一次世界大战

4.(2018河北衡水联考)有学者对张謇在1901—1911年创办和投资的企业进行统计分析:在大生纱厂出现引人注目的连年赢利的条件下,一个新出现的现象同样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张謇新创办和投资的企业数目,同时出现了超大幅度的迅速的增加。该分析意在强调张謇()

A.投身实业的勇气 B.实业救国的智慧

C.企业发展的危机 D.工业强国的成就

5.民国初年上海流行单页公历“月份牌”,其绘画主题多为女性。右图是一张“月份牌”(局部),它可以用来研究近代()

①服饰变革

②交通变化

③女性地位

④礼仪革新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6.(2017江西高考仿真卷)20世纪初,广东中部地区在织绣厂工作的女人很多,其中上千名女孩组成了一个专门反对包办婚姻的协会,主张和丈夫过新式的生活,有回娘家看望母亲的合法权利。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传统的家庭格局逐渐改变

B.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C.工业文明推动了观念进步

D.女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

二、非选择题

7.(2017吉林长春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邸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宋朝的“邸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版印刷。“小报”流行于南宋,是一种非官方的报纸。内容以“邸报”所不载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消息为主,也发表过一些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议论。它的出版,受到当时政府的查禁。16世纪中叶以后,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政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它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1638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明末“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闻。清朝入关后,北京的报房曾经达到十家以上。

——摘编自梁甲庐《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二近代报纸是外国人首先办起来的。19世纪,外国人在中国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中外文报刊,占当时中国报刊总数的一半以上。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办报,1895年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办报,鼓吹变法。《时务报》最多时日销达一万七千份,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同时,一大批学习最新科学技术知识的专门性刊物陆续问世,如《农学报》《新学报》《格致新报》《普通学报》《中外算报》《地学杂志》等。除《地学杂志》在北京出版外,其余都在上海出版。文学期刊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等著名长篇小说,都是在这些刊物上首先和读者见面的。1927年后,沪宁一带成为全国报刊的中心,上海一地报纸超过五十家,全国日发行量五万份以上的报纸全部集中在上海。

——摘编自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报纸发展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变化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报业出现的新变化。(13分)

B组能力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3****00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