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S4-1 桥梁、涵洞设计说明(朗庆).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那曲地区嘉黎县2016年度行政村硬化工程S302线至朗庆村公路【一阶段施工图设计】S4-1第PAGE2页共NUMPAGES6页

桥梁、涵洞设计说明

1技术标准、规范

1.1采用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

6)《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8)《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50283-1999)

9)《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

10)其它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执行规范、规程、标准。

其中,采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为业主签发的设计委托书中规定。

1.2技术标准

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1)公路等级:四级公路。

2)路基宽度:4.5m

3)设计基准期:100年。

4)设计速度:20km/h。

5)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6)设计洪水频率:中桥1/50,小桥1/25,涵洞不作要求。

7)桥梁宽度:一般位于直线的桥梁为5.5m(0.5m防撞栏杆+4.5m行车道+0.5m防撞栏杆)。位于曲线的桥梁其宽度满足曲线加宽要求。

8)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按Ⅶ度地震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2气象水文

2.1气候气象

项目区平均海拔4803米,属于高原大陆型气候,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0.21℃。一月份平均气温-11.9度,七月份平均气温8度,年降水量695.5毫米。年日照时数2405.2小时,一年分为旱季、雨季、风季、雪季四季。自受地势的影响,西北部几个乡气候寒冷,冬季长达半年,年温度在0℃以下,冬春季风大雪多,是藏北中心降雪地区之一,全年无绝对无霜期。北寒冷,东南温和,冬寒夏凉,降水充足,年、日温差较大,冬季降雪频繁,最大积雪厚度约为0.5m,无霜期短。根据《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附录H.0.1当地标准冻深约为

2.2水文

项目区呈以易贡藏布为干流的树枝状水系格局,高山积雪成为地表固态水库。

地下水,按其含水层性质、埋藏条件及水动力特征、水源补给条件等,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1)松散岩类孔隙水:埋藏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按补给条件及含水层特征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第四系冰水堆积物中的孔隙潜水,主要是由砂砾石、碎石、砂以及粉、粘粒混杂堆积,厚度一般在5~8m。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基岩裂隙水补给,水量较小,水位水量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旱季多干枯消失。另一种为埋藏于河床砂卵砾石含少量漂石层的孔隙潜水,主要受河水及基岩裂隙水补给,水量丰富,含水层厚度约5m。

2)基岩裂隙水:可分为层状岩类裂隙水和块状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高、中山区的强~弱风化岩体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及河流补给,受季节和河水流量的影响。

3区域地质

3.1区域地质和地层岩性

项目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那曲-沙丁中生代弧后盆地,那曲-沙丁中生代弧后盆地北侧以班公错-怒江结合带为界,南以嘉黎区-向阳日断裂带为界,出露地层有侏罗系-白垩系,中侏罗世马里组和桑卡拉佣组为由山麓洪积扇-河流相-内陆棚碎屑岩相-碳酸盐台地相的进积型沉积建造;中晚侏罗世拉贡塘组为灰色-灰黑色浊积岩的盆地沉积;早白垩世多尼组为含煤滨海沼泽碎屑沉积。

3.2工程地质条件

路线全线地势平缓,地层为第四系冰水沉积层,主要岩性为碎石土。碎石土上伏高原草甸,草甸厚12~27cm。

4既有桥涵状况

原路共有3道涵洞,1道为钢筋砼盖板涵,2道为金属波纹管涵,其中钢筋砼盖板涵位于脱线段无法利用。2道金属波纹管涵由于孔径太小过水能力差均已拆除重建为钢筋砼盖板涵。原板涵原管涵

原路三座桥梁,其中2-21m中桥1座,1-9m小桥两座,均为钢便梁桥,桥面净宽4m。原桥梁的耐久性差,使用安全度低,不能达到改建后技术标准。故考虑在原桥下游

文档评论(0)

oujiangy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