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VIP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继承与损益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汉代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教材结构引领汉初统治与“文景之治”政治经济思想边疆西汉强盛:汉武帝统治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东汉中后期衰败西汉西汉的衰亡:王莽篡汉史学,文学,科技成就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东汉两汉文化

汉初的继承与发展材料:汉兴,接秦之弊……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sì四匹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汉朝建立时间:BC202建立者:刘邦王朝:西汉都城:长安汉初统治面临怎么的问题,如何解决王朝初期的问题?汉初统治汉承秦制:皇帝制,三公九卿,郡县制度有所损益:黄老之学,休养生息,分封诸侯,和亲匈奴知识链接: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际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并且采纳了阴阳、儒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观点。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尊重自然规律,“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这些统治措施起到了怎样的效果?文景之治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班固《汉书》在文景之治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问题?“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内有诸侯,外有匈奴。面对这样的问题,汉王朝将何去何从?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坏,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齐民(百姓)无藏盖。——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材料二: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关中地区)……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而邹、鲁滨洙、泗(关东地区),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齐(关东)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史记?货值列传》1.背景时间:BC202年国号:汉建立者:刘邦(汉高祖)都城:长安底层生存认同危机(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任务一:汉初面临怎样的(认同)危机?奉行怎样的治国思想和措施?效果?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妥协”换认同地域文化认同撕裂(关东与关中地区经济文化差异巨大)

2.治国思想与措施材料三:汉初以黄老(无为)为治国方略,实为对秦代严刑峻法的历史反拨。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并非消极放任,而是通过减少政府干预,使民自化、自正。——陈鼓应《黄帝四经今注今译》材料四:汉初,治国实践表现为……经济上“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政治上“填以无为,从民之欲”……形成多元包容的社会生态。——熊铁基《秦汉新道家》与民休息郡国并行制任务一:汉初面临怎样的(认同)危机?奉行怎样的治国思想和措施?效果?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妥协”换认同

3.治世与危机材料五:汉初的“与民休息”政策是对秦末战乱后社会现实的妥协。通过减轻赋税和减少干预,汉朝为农业和手工业的恢复创造了条件。——陈苏镇在《〈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减轻了民众负担,改善了民生,缓解了底层生存危机,经济得到明显恢复,出现“文景之治”,为统一多民国家的巩固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材料六:高帝所封同姓诸侯王国,多居东方故六国之地……若强行以秦法约束,必再生变乱。故汉廷于王国‘法令由汉’,实则默许诸王‘因俗而治’。此所谓‘无为’,实为对东方旧势力之权宜妥协。——陈苏镇在《〈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有助于缓解地域文化冲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汉初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汉初虽然经济恢复、国力强盛,大一统局面得到了巩固,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和问题,如:王国问题,相权过大,思想混乱,土地兼并、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匈奴侵扰问题……任务一:汉初面临怎样的(认同)危机?奉行怎样的治国思想和措施?效果?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妥协”换认同

二、西汉的强盛:“斗争”塑认同任务二: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根本目标是什么?结合学案,了解这些措施运行,思考:该措施削弱、控制、打击了谁,或者还有谁会受益?问题一:汉武帝如何?加强中央集权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领域边疆治理推恩令、设立中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