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二节汉字的形体演变
一、甲骨文阶段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
01字无定形、异体字较多。02字形大小不一。03笔画较细,方笔居多。甲骨文特点:
01王懿荣—“甲骨文之父”02刘鹗—《铁云藏龟》,将甲骨文资料第一次公开出版。03孙诒让—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契文举例》04罗振玉—《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05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并称为“甲骨四堂”,被誉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甲骨文研究
金文,是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因为秦汉以前的人把铜叫做金,所以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就叫做金文。古人又把铜称为吉金,因此金文又称为吉金文,商周青铜器上比较常见且形制较大的主要是钟和鼎,上面铸的字也比较多,因此人们又把金文称为钟鼎文。01青铜器上的金文文辞习惯上称为铭文。02二、金文阶段
早期金文的形体结构还没有完全定型,因而异体字较多。02笔画多笔锋和捺笔,字体结构也潇洒大方,雄浑有力,且有圆弧笔。04保存了原始象形字的显著特征。01形声字大量产生。03存在合书现象。05金文的特点:
大体上,春秋战国时的文字分为两大体系。一是秦系文字,即王国维所说的西土文字。秦系文字基本上承袭了西周金文的特点并有所演进,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后人称之为大篆的字体。一是东方六国所使用的所谓六国古文,即王国维所说的东土文字。三、六国古文阶段
大篆,也称籀文。A大篆的代表作,一般认为是“石鼓文”。所谓石鼓,是10块鼓形石,故称石鼓;又因四周刻有歌颂狩猎之事的四言诗,故又称猎碣(碣,特立之石,方为碑,圆为碣)。石鼓发现于唐初,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原石上共有600余字,经磨损和风化,已经残缺不全,它是东周时代的秦国石刻文字。B
大篆
从时代来看,六国古文始于春秋,盛行于战国,终于东汉。02六国古文是战国时期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它是上承商周的甲骨文、金文,在诸侯割据条件下所形成的区域性文字书体。它的形体很不统一,笔画草率,简体、俗体大量涌现。01
小篆的字数,据许慎的《说文解字》所收,有9353个,比起金文来说大大增加了,表明当时的社会生活已极大地丰富。小篆主要通行于秦汉之际。02小篆是在大篆的基础上进行整理规范,淘汰异体,使文字结构定型,简化了一些字的结构和笔画,规范了偏旁的写法,并使之固定下来。01四、小篆阶段
五、隶书阶段隶书是在小篆的基础上经过改进而形成的一种字体。古隶,也叫秦隶。是把篆文的圆弧笔写成平直,把篆体的长方体写成扁平,而且字体笔画更趋于简易,但还没有完全脱离篆文的体式。主要通行于秦汉之际。今隶,又叫汉隶。是西汉以后在古隶基础上进一步简省,改变某些偏旁的书写样式,注意字体的波势笔画而形成的。主要通行于汉代到魏。
偏旁的分化与归并偏旁的割裂与恢复偏旁的移位?汉字在隶变过程中结构的变化:
六、楷书阶段楷书又叫真书,由汉隶直接演变而来。在字的结构方面与隶书没有大的区别。在用笔方面,楷书把隶书的波势挑法,笔画的平直方整,进一步固定下来并略有改进。楷书的笔画不象隶书那么柔绵,而显得坚挺硬朗。
尽管汉字由甲骨文到楷书,历时一千余年,其形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可以夸张地说,变得面目全非了。但是,汉字有一点没有变,始终如一,这就是文字制度。所谓文字制度,就是构成文字的基本方式和本质特征。汉字主要是从原始图画脱胎而来,它的以形表意象物的根本特征没有改变,只是象形表意的意味大为减弱而已。它的基本构成方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方式没有改变。后来形声方式占主导地位,反映了汉字表现汉语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
汉字构形的理据性构形理据又叫构意,它指的是汉字构形体现了何种造字意图,携带了哪些意义信息。汉字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它构形的最大特点是据义而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这种可分析的意义信息源自于原初造字者的一种主观造字意图——构形理据。
01构形理据并不等同于字的本义,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大处着眼,可分为两大类型:03一类是构形理据与本义并不完全契合,而只是具有某种曲折的间接联系。02一类是二者完全契合的。构形理据与字的本义
12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一性质,决定了它的形体不可能无限制地随意发展演变,否则字形本身将会无任何理据可言,完全变成了记号部件。它总是要受到构形理据的制约。从而维护汉字的表意性。构形理据制约字形变化:当人们对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