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医拔罐调理;2;拔罐的定义;拔罐疗法古称“角法”、“吸筒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历史悠久。
战国时期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明确关于使用兽角做罐治疗痈疽疮疡,进行吸血排脓的文字记载。
在治疗痔疮时“……以小角角之,如熟二斗米顷,吹而张角,系以小绳,剖以刀……”。
可见当时主要利用兽角做罐进行治病。
汉代时,由于陶土烧制技术的发展,
则开始使用陶制罐具。
;南北朝时期的《姚化方》中记载有“若发肿至坚而有根者,名曰石痈,当上灸百壮……痈疽、瘤石、结筋、瘰疠皆不可就针角,针角者,少有不及祸者也”。葛洪《肘后备急方》中也有此类描述。
可见当时针法和角法结合使用的方法已经非常普遍,也就是先在疾病病变处施以针刺,然后再给予角的一种综合性排脓措施。肿瘤、淋巴结核、血管疾患等是此疗法的禁忌症。
针角疗法由于使用不当,忽略了禁忌证,而造成了一些医疗事故,这才引起了多名医家在著作中的提醒。;唐代,角法的适应症范围进一步扩大,器具也由竹筒代替了兽角,并显露出现代水罐法的雏形。
如王焘在《外台秘要》中则以竹筒火罐治疗痨瘵:
“患痨瘵等病……即以墨点上记之,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许,一头留节,无节头则削令薄似剑,煮此筒数沸,及热出筒,笼墨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以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
甄权、甄立言《古今录验方》中也有用竹罐吸拔治疗“蜂、蜈蚣蛰伤涂药无效者”
;唐太医署设医、针、按摩、咒禁四科。
其中医科又分为五科,即角法(拔罐疗法)与体疗(内科)、疮肿(外科)、少小(儿科)和耳目口齿(五官科)。学制三年。
此时,角法已从外科拔毒吸脓的单纯治法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得到太医署的重视。
;《外科正宗》中对于阳气不足,疮痛久不成脓,毒邪欲内陷的病证使用针罐的记载。不仅治疗,兼有诊断之意。
“如疮至半月后仍不腐溃、不作脓者,毒必内陷,急用铍针,品字样当原顶寸许点开三孔,随疮之深浅一寸、两寸皆可入之。入针不痛,再深入不妨,随将药筒预先煮热,对孔窍合之,良久,候温取下。如拔出之物,血要红而微紫,脓要黄而带鲜,此为血气营运活疮,其人必多活。又谓脓血交粘,用药可全,色鲜红活,腐肉易脱。如拔出瘀血紫黑,色败气秽,稀水无脓者,此为气血内败死疮。所谓气败血衰,神仙叹哉!此等之疮难久候,其人必在月终亡"。
;此时期的竹罐疗法中,还常用药物与罐同煮,以增强疗效。如《外科正宗》中记载“煮拔筒方”治疗“发背已成将溃时,脓毒不得外发”时,可用“羌活、独活、紫苏、薪艾、鲜菖蒲、甘草、白芷各五钱、连须葱二两。”煮竹筒覆于疮上。
《外科启玄》中记载“白及、白蔹、艾叶、牙茶、甘草、苍术、厚朴、草乌、白蒺藜、乌桕皮,各等分。”煮竹筒以治疗“痈疽发背”。;10;民间广泛流传
器具和操作方法改进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扩大了保健和治疗的范围
走出国门;拔罐的作用;祛邪解表,护卫机体;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平衡阴阳,扶正固本;16;机械刺激作用;拔罐的适应症;拔罐的禁忌症;1;拔罐的准备工作;拔罐的操作方法;吸拔方法;24;闪火法;投火法;27;28;29;应用方法;31;32;罐(玻璃罐、竹罐、陶罐);
止血钳、95%酒精、干棉球(或纸片)、点火器具;
0.5%碘伏或75%酒精、棉签、镊子;
备油、毫针、三棱针或梅花针;
毛毯、屏风、垫枕等。
;(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根据部位不同,选用合适用罐,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
(4)根据拔罐部位及所备用物,选用不同的点火方法。
(5)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拔罐方法。
(6)起罐后,如局部有水泡或拔出脓血,应清洁局部皮肤,作常规消毒,外涂所需药物,必要时覆盖消毒敷料。
(7)操作完毕,协助病人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
(8)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拔罐注意事项;拔罐时意外的处理措施;拔罐后的效应观察;起罐后,局部皮肤出现的水蒸气可用干棉球擦干;若有水泡,水泡较少时防止衣物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过大,可用一次性消毒针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再用消毒敷料覆盖;
出血应使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干净;
若用拔罐治疗疮痈,起罐后应拭净放出的脓血,并常规处理疮口。
;1、拔罐后留下紫黑而黯的印记,触之微痛者,表示体有血瘀或患处受寒较重。印迹数日不退,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调理一段时间。走罐后在相应部位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时,则提示风寒侵袭的部位较为广泛,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