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跟师学习总结(真题6篇) .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跟师学习总结(通用6篇)

中医跟师篇1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二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胡剑

波老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胡老师擅长运用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

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

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

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

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胡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

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

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

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

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

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

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

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

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胡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

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胡

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

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

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

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胡老师临床实践,

以医好病人为目标,胡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

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

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作为一位中医,胡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主张

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胡老师这种开明包容、

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胡老师常

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

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胡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中医跟师学习总结篇2

学习中医学已有半载,总觉得这门学科有种朦胧美,博大精深。

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结合生活实际融深奥医理于浅显地生活常识

当中。中医基础理论重于思辨、抽象、实践性强,但弱于直观、具体、

可操作性差。因此,在学习中,注意结合自己既往的文化知识及生活

常识进行理解,常常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联系夏天长期在河水中浸泡的石头或其他物体的表面所生苔

藓形状为例,来理解滑腻之性状,说明舌苔滑腻与水湿的关系,并由

此理解湿性粘腻的致病特点。结合既往临床实践,融抽象理论于常见

病证之中。如人体皮肤受凉之后,可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涕,胸闷

咳嗽等感冒症状,中医给以宣肺解表药物治疗后,感冒痊愈。以此说

明肺主宣发、开窍于鼻、在体合皮的医学道理。

也发现这门学科跟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也不断吸收外国文化,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

记载的一些中草药,大都原产地都不是中国,足以证明这一点。然而,

提高中医素质,中医从业人员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要打好基本功应

具备以下三个步骤:

中医的临床工作分为识病、辨病、立法、处方、用药五大环节,

最终必须落实在方药上。如果没有精确的处方,绝对不会有好的疗效。

故中医历来视汤头、脉诀、药性赋为启蒙“三件宝”。“汤头”即

“方歌”。中医素以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为蓝本,并以《医方集

解》辅行。要求“汤头”必须熟背至信手拈来的地步,临床方可应用

自如。“脉诀”是指脉学方面的歌诀。现以李时珍《濒湖脉学》流行

最广,然李中梓《诊家正眼》似乎更切实用,故云脉必“二李”。当

然有精力多读几部更好。诸如:《四诊抉微》、《脉诀汇辨》、《脉

理求真》等。《药性赋》是民间流传多年且影响极大的入门读物,浅

显易懂,朗朗上口,确实对初学用药可具初步轮廓。尽管有些内容已

不合时代的要求,但仍为广大中医所喜爱。除上述“三件宝”外,不

可忽略的就是“针灸歌赋”。众所周知,针灸是国粹,是中医走向世

界的“利器”。要想学好针灸,熟诵歌赋是必备的基本功。诸如:十

四经循行、主病、穴位分寸歌、标幽赋、金针赋、通会指要赋、流注

指微赋、胜玉歌、玉龙歌以及十二经子母补泻、流注八法等方面的歌

诀均应熟背如流。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文档评论(0)

单元金卷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