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抽搐性传染病中医治疗抽搐性传染病是一类以肌肉不自主抽动、痉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本次报告将详细探讨中医如何诊断、治疗这类疾病,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应用。作者:
目录理论基础中医对抽搐性传染病的认识、脏腑理论、经络学说、阴阳五行理论诊断方法舌诊、脉诊、辨证论治原则治疗方案常见证型、中药方剂、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病例分析、治疗评估、未来展望
引言:抽搐性传染病概述定义抽搐性传染病是指具有传染性且以肌肉不自主抽搐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群。这类疾病通常伴有发热、意识改变等症状。流行特点多发于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季节性强,春夏季高发。人口密集区域传播迅速。严重程度轻者仅表现为局部肌肉抽动,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抽搐,甚至危及生命。病程长短不一,可持续数日至数月。
中医对抽搐性传染病的认识1古代认识《黄帝内经》中记载痉、瘛等症状,认为与外邪入侵、正气不足有关。2宋元时期《伤寒论》《金匮要略》提出温病理论,将抽搐分为实证与虚证。3明清发展温病学说完善,抽搐分为内伤与外感两大类,治疗方法更加系统。4现代认识结合现代医学,中医认为抽搐性传染病与脑部感染、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常见抽搐性传染病类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体为脑膜炎双球菌。中医称疫脑,表现为高热、剧烈头痛、颈项强直、抽搐。流行性乙型脑炎由乙脑病毒引起。中医称暑温,特点为高热、意识障碍、频繁抽搐。破伤风破伤风梭菌感染所致。中医归为痉病,以肌肉强直、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疟疾疟原虫感染引起。中医称疟疾,寒热交替,发作时可伴抽搐。
中医理论基础:脏腑理论1心主神明,心神失养可致抽搐2肝主疏泄,肝风内动为抽搐主因3脾主运化,脾虚生痰,痰阻经络可致抽搐4肺主气,肺气不足导致卫外不固,易感外邪5肾主藏精,肾精不足无法滋养筋脉,易发抽搐脏腑之间相互联系,共同维持人体平衡。任何脏腑功能失调都可能导致抽搐症状。
中医理论基础:经络学说经络通路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构成人体经络网络,运行气血,联系脏腑。抽搐时经络气血运行受阻。经筋理论经筋分布于四肢关节、肌肉,与抽搐发生直接相关。风邪、湿邪侵袭经筋可致抽搐。气血运行气血运行失常,或气滞血瘀,或气血不足,均可引起经络失养,导致肢体抽搐。经络传导传染病邪气可通过经络传导至全身。治疗时针对相应经络可截断传播途径。
中医理论基础:阴阳五行木对应肝胆系统,主疏泄,过盛则肝阳上亢,生风动火,易致抽搐。1火对应心小肠系统,主神明,火盛则扰神明,可致痉挛抽搐。2土对应脾胃系统,主运化,土虚则生湿生痰,痰浊阻络可致抽搐。3金对应肺大肠系统,主气,金虚则卫外功能减弱,易感外邪入侵。4水对应肾膀胱系统,主藏精,水亏则无法滋养筋脉,易发抽搐。5
抽搐性传染病的病因病机外感病邪风、热、湿、毒等邪气侵袭人体,扰乱脏腑功能,导致经络不通,气血失和。内生病理情志不畅,肝失疏泄;饮食不节,脾失健运;劳倦过度,肾精亏虚。正邪相争外邪入侵,正气抗邪,两者激烈斗争,气血逆乱,筋脉失养,发为抽搐。脑窍闭阻痰热上扰,毒邪内陷,蒙蔽清窍,神机失用,引起抽搐。
抽搐性传染病的中医诊断方法1望诊观察患者面色、舌象、神态、抽搐部位及形式。红赤面色多为热证;青紫面色多为寒证或瘀血。2闻诊聆听患者声音、呼吸及异常气味。声音洪亮多为实热;微弱短促多为虚寒。3问诊询问发病经过、伴随症状、既往病史。了解发热情况、意识状态、饮食睡眠等。4切诊主要是脉诊,结合按压穴位反应。浮数脉多为外感热证;弦脉多见于肝风内动。
舌诊和脉诊在诊断中的应用舌诊红舌、黄腻苔:热毒炽盛青紫舌、少苔:血瘀内阻淡红舌、白腻苔:湿热交织瘦薄舌、少津:阴液亏虚胖大舌、齿痕:脾虚水湿脉诊洪大数脉:热邪炽盛弦数脉:肝阳上亢滑数脉:痰热内蕴细数脉:阴虚火旺沉细脉:正气亏虚
辨证论治原则1辨病明确是何种抽搐性传染病2辨证分析病邪性质、正气强弱3辨病机了解发病内在机制4施治针对性选用治疗方法5调护配合适当护理措施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扶正祛邪。抽搐剧烈时先控制症状,病情稳定后调理根本。
常见证型:风热证临床表现高热,烦躁,抽搐频繁,面红目赤,口渴,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病机分析风热之邪侵袭人体,热盛生风,风助热势,热扰心神,风动筋脉,导致抽搐。治疗原则清热解表,息风止痉。方药选用羌活胜湿汤合银翘散加减,配合清热泻火、平肝息风药物。典型药物葛根、天麻、钩藤、菊花、白芷、羌活、防风、石膏、黄芩、黄连。
常见证型:痰热腑实证痰热腑实证是抽搐性传染病的常见证型。特点为高热不退,神昏谵语,抽搐剧烈,痰多黄稠。病机为热毒炽盛,痰热内阻,蒙蔽清窍。治疗以清热化痰,开窍息风为主。常用清热化痰的方剂有涤痰汤、温胆汤加减。可配合针刺印堂、人中等穴位。
常见证型:肝风内动证抽搐头痛眩晕面红烦躁目赤肝风内动证多见于重症传染病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货运协议书模板.docx
- 2025年金融产品咨询协议.docx
- 2025年知识产权展览协议.docx
- 2025年集装箱运输技术改进协议.docx
- 2025年农村土地抵押借款协议书.docx
- 2025年全球连锁特许经营合同.docx
- 2025年铁路快运合同的管理办法.docx
- 2025年影视剧摄影合同.docx
- 2025年云端软件开发协议.docx
- 2025年老年护理协议.docx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390-2025动力锂电池生产设备通信接口要求.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393.2-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2部分:参数化模型.pdf
- GB/T 45393.2-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2部分:参数化模型.pdf
- 《GB/T 45393.2-2025信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 第2部分:参数化模型》.pdf
- GB/T 10184-2025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pdf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24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pdf
- 豫园股份:2024年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