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图文解说——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
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缓释作用,有效控制
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
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缓释作用,有效控制
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通
过屋顶绿化、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能
够吸收和释放雨水,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做到“小
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同时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1.海绵城市的“前因”-传统的开发模式带来的问题
“雨季一来,城市看海”。我国99%的城市目前都是快排模式,
雨水落在硬化地面上只能从管道中集中快排,强降雨一来,修再多管
道也不够用。许多城市几十年前的地面径流系数是0.3,现在是0.7,
也就是说现在一下雨70%的水要在地面流淌,许多严重缺水的城市就
这么让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工程建设做
地面硬化使得形成了“铁壳城市”,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钢筋
水泥过多地替代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池塘,裸露的土地成为
稀缺的资源,自然水循环系统就被切断了,导致城市无法“自由呼
吸”,产生“热岛效应”。
2.海绵城市的“后果”-LID
让城市返璞归真、道法自然,建设自然、生态、绿色的基础设施。
针对传统城市开发模式的遗留问题,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
治理”着手,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综合采用“渗、滞、蓄、
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实现低影响城市
开发建设(LID),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
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将城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
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
二、海绵城市详细解读
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密切结合,
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
多个目标。具体技术方面,有很多成熟的工艺手段,可通过城市基础
设施规划、设计及其空间布局来实现.简而言之,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
实质上就是合理地控制降在城市下垫面上的雨水径流,使雨水就地消
纳和吸收利用。如何实现呢?可以概括为六个字:渗、蓄、滞、净、
用、排。
海绵城市—渗
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到处都是水泥,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
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其好处
在于,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同
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
城市微气候。而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改变各种路面、地面铺
装材料,改造屋顶绿化,调整绿地竖向,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
“渗”下去。
1.1透水景观铺装
传统的城市开发中无论是市政公共区域景观铺装还是居住区景观
铺装设计中多数采用的都是透水性差的材料,所以导致雨水渗透性差,
而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或通过水渠和沟槽将
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
1.2透水道路铺装
传统城市开发建设中道路占据了城市面积的10%-25%,而传统的
道路铺装材料也是导致雨水渗透性差的重要隐私之一,除了景观铺装
方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之外,还可以将园区道路、居住
区道路、停车场铺装材料改为透水混凝土,加大雨水渗透量,减少地
表径流,渗透的雨水储蓄在地下储蓄池内经净化排入河道或者补给地
下水,减少了直接性雨水对路面冲刷然后快速径流排水对于水源的污
染。
1.3.绿色建筑
海绵城市建设措施不仅在于地面,屋顶和屋面雨水的处理也同样
重要。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面打造绿色屋顶,利于屋面完成
雨水的减排和净化。对于不适用绿色屋顶的屋面,也可以通过排水沟、
雨水链等方式收集引导雨水进行贮蓄或下渗.
1.4.绿色建筑
对于不适用绿色屋顶的屋面,也可以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
收集引导雨水进行贮蓄或下渗。
海绵城市—蓄
即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
现在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后,短时间内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年电商节活动策划方案 .pdf
-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案例4—“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pdf
- 2024年高压氧舱火灾应急预案范文(2篇) .pdf
- 施工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一)2024 .pdf
- 中医师承人员经典著作学习心得体会1 .pdf
- 医院发热门诊新冠防控知识测试 .pdf
- 2024年教育用平板市场分析报告 .pdf
-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及参考答案1套 .pdf
- 公司监事会2024年度工作报告范本(三篇) .pdf
- 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 .pdf
- 2025年国家电网招聘之人力资源类通关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护师类之儿科护理主管护师真题精选附答案.docx
- 2025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专业一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docx
- 2022-2025年施工员之市政施工专业管理实务真题精选附答案.docx
- 2025年国家电网招聘之人力资源类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docx
- 2025年资料员之资料员基础知识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docx
-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之军队文职教育学题库附答案(典型题).docx
- 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docx
- 2022-2025年注册岩土工程师之岩土基础知识题库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x
- 2025年国家电网招聘之环化材料类每日一练试卷A卷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