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乡村四月.pptxVIP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乡村四月.ppt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村四月作者:翁卷

翁卷公元一二O三年前后在世,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人,为“永嘉四灵”之三。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中前后在世。尝登淳祐十年(公元一一八三年)乡荐。终于布衣。工诗,与徐照等称“永嘉四灵”。卷著有苇碧轩集,已佚;又有西岩集一卷,《四库总目》今尚传世。作者介绍

课文感知课文欣赏

STEP4STEP3STEP2STEP1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子规③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④蚕桑又插田。[宋]翁卷景人乡村四月

课文总结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子规:杜鹃鸟。了:结束。

课文感知四月的春天,万物复苏,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

绿遍山原白滿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绿遍山原白满川

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花正当时。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课文感知在乡村的四月,闲人很少,他们都很忙,他们才刚刚把蚕送上山,又忙着插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01[宋]翁卷02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作者:范成大

No.3作者介绍范成大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虽写过不少爱国诗篇,但最著名的还是田园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农村生活和风土人情。No.2No.1

课文感知诗歌欣赏

课文感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白天出去锄草夜里缉麻,农家儿女都能各自持家。

课文感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小孙子还不会耕田纺织,也靠近桑树阴处学习种瓜。

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课文总结《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本篇是其中的一首,写的是夏日村庄的生活场景:男耕女织,日夜操劳,虽然辛苦,却也其乐陶陶。最精彩的是后两句。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农村孩子的游戏,也多是模仿大人的劳动。一个“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诗中没有出现老人的形象,但称农夫农妇为“儿女”,称小孩为“童孙”,分明是老农的口吻,是一位老祖父眼中的农家乐事图。这里有写实的成分,更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理想。语言通俗浅显,文笔清新轻巧,使人由景见情,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杂兴:各种兴致。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

渔歌子作者:张志和

作者简介01张志和02(约730——约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今浙江金华人。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曾在朝廷做过官,后隐居。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己的闲居生活。03

课文感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头顶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迎面吹来,钓鱼的人不想回家。

课文分析诗人完全融于大自然,沉醉于无限的诗情画意中,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因此“斜风细雨不须归”。思考:诗歌中“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原因。

课文感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飞翔,桃花红,流水碧绿,鳜鱼正肥美。

朗读古词,并背诵

01课文总结02西塞山:03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04鳜鱼:05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06箬笠:07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08蓑衣:09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10词中描写的是作者过着隐居闲散的生活,所看到的无比美妙的春光。

谢谢

文档评论(0)

SYWL201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权威、专业、丰富

认证主体四川尚阅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716HC2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