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爱莲说》教学设计.docVIP

《爱莲说》教学设计.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朗读并背诵全文。

2.理解文章主旨,分析写作手法。

3.感悟周敦颐的人格魅力,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古代的一种文体——铭,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了解另一种文体——说。

2.文体常识

说: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这种文体常常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爱莲说”即论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二、预习检测

1.作者介绍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取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李士真、朱熹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是北宋理学濂学创始人、二程(程颢、程颐)的老师。他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明断狱案,得到百姓的赞赏。这篇文章是周敦颐做南康军(宋代行政区域名称)地方行政长官时写的。他曾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三、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划出朗读节奏,思考:本文与《陋室铭》在句式、节奏、韵律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①节奏划分示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予谓/菊,花之……;牡丹,花之……;莲,花之……

②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与节奏。

4.小组内自由朗读,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班内解决。

5.重点句子检测,疏通全文大意。

6.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①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古义:竖立;今义:栽种)

②一词多义(之)

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菊之爱(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④文言句式

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者也”表判断)

省略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四、再读课文,赏“莲”之美

1.本文论说的是作者“喜爱莲花的道理”,作者为何喜欢莲呢?浏览全文,勾画出文中高度概括“莲”整体形象的一句话。

明确:莲,花之君子者也。

2.细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概括莲的特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明确:

①“出淤泥而不染”:不会被污浊的环境浸染——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②“濯清涟而不妖”:不因环境的美好而放纵——不媚俗,坚守道德。

③“中通外直”:花柄通达笔直——刚直,胸怀坦荡。

④“不蔓不枝”:不旁逸斜出——独立,行为正直。

⑤“香远益清”:给周围以有益的影响——美德广布,声名远扬。

⑥“亭亭净植”:洁净且笔直挺立——洁净挺拔,卓尔不群。

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凛然不可侵犯——端庄严肃,令人景仰。

3.齐读课文,发挥联想和想象,整体理解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

五、品读课文,赏析写法

1.将“莲”的特点与君子的品质关联,用到了哪种写法?

明确:作者好像是在写花,而实际上弦外有音,是在托物言志,即赋予“莲”以某种人格化特征,以寄寓自己的志向、思想、情感。

用莲花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情感,凸显自己对胸怀坦荡、行为正直等美好品格的崇尚。

2.既然是写莲,文中写菊和牡丹是不是多此一举?

预设:

①关于菊花:

陶渊明一生清廉,为官多年,最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

补充资料:

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时,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县。

菊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的传播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热衷传播知识,文档主要以建筑施工、中学教育为主。辅以其他行业的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2月26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