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名句60篇】必修上册9+10《劝学》《师说》默写练习.docx

【名句60篇】必修上册9+10《劝学》《师说》默写练习.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各地联考中的名句默写

必修上册篇目9《劝学》+篇目10《师说》

学生版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劝学》中的“”是说君子的天性禀赋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②荀子在《劝学》中用“劣马”的事例来强调人生贵在坚持的道理的两句是“,”。

③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两句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④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⑤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劝学》中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外还有“冰,,”也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3)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劝学》中“,”两句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3.默写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则说:“,。”

(2)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3)《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的观点是相同的。

(4)《师说》中“,”两句表现出当时士大夫群体以地位为标准、耻于从师的心理。

(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两句,以“木”和“金”为喻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劝学》中“,”两句从反面阐述了《老子》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

(3)在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以为弟子,所以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不过是“,”的缘故。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极具辩证思维,而荀子在《劝学》中说“,”,用“思”作对比,强调了“学”的重要性。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其理由是“,”。

(3)“樽”是古代的盛酒器具,有时也写成“尊”,唐宋诗文中多借此指代饮酒,表达作者当时特定的情感或人生感悟,如“,”。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将古代的圣人和现在的一般人进行对比,指出古代的圣人“”,却能从师学习;而现在的一般人“”,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2)人们常说“借力打力,顺势而为”,《劝学》中“,”两句就借君子的做法表达了“借力”的智慧。

(3)即使天赋不高,但坚持就会成功,《劝学》中“,”两句就用劣马说明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4)《师说》的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凝练精辟,作者通过“,”两句就刻画出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风的絮语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