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生命体征定义:——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总称。
生命体征平稳是人体机能运转的基本条件.生命体征是机体发生生理变化的客观反映生命体征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发生功能障碍生命体征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变化很小,而在病理状态下,其变化及其敏感护理人员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生命体征,可了解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活动情况,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测量生命体征的意义:
231体温的定义:——人体内部的温度,是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肌运动等过程中不断产生热能的结果。体温的产生:——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而产生。体温的观察及护理热过程——散热过程——机体的产热过程是细胞新陈代谢的过程。人体以化学方式产热。人体主要的产热部位是肝脏和骨骼肌。产热方式为战栗产热和非战栗产热(也称代谢产热),成人以战栗产热为主,而非战栗产热对新生儿尤为重要。人体以物理方式散热。人体最主要的散热部位是皮肤,呼吸、排尿、排粪也能散发部分热量。人体的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产热和散热
AEDFBC——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有意识的行为活动行为性体温调节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指前者生理性体温调节体温的调节
正常体温部位平均温度正常范围口温37℃36.3~37.2℃肛温37.5℃36.5~37.7℃腋温36.5℃36.0~37.0℃
年龄:婴幼儿﹥成人﹥老年。性别:女性体温比同龄男性稍高,约0.3℃饮食:饥饿、禁食时,体温会下降;进食后体温可升高。运动:激烈运动时,骨骼肌强烈收缩,使产热增加,体温升高。情绪: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体温升高。昼夜: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8时最高。药物:如麻醉药物会使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01体温过高02体温过低三、异常体温的观察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1指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宇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2判定标准:腋温>37℃,口温>37.3℃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3原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4异常体温的观察
体温过高的临床分度分度温度范围低热37.3~38.0℃中等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以上
发热过程及症状分为三个阶段特点表现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体温上升皮肤苍白、干燥、畏寒、寒战高热持续期产热=散热,体温维持在较高水平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尿量减少退热期散热﹥产热,体温下降大量出汗、皮肤潮湿、皮肤温度降低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多见于急性传染病,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弛张热:体温可达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等疾病。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持续时间不定。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症发热等。3214热型
体温过低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体温过低。判断标准:体温低于35℃临床表现:体温不升,躁动、嗜睡、昏迷、脉搏细弱、心跳呼吸减慢、血压下降、颤抖、肤色苍白、四肢冰冷,反应迟钝。常见于早产儿、全身衰竭的病人。异常体温
体温过低临床分度分度温度范围轻度32~35℃中度30~32℃重度﹤30℃致死温度23~25℃
异常体温的护理(一)发热患者的护理:1、降低体温:分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体温超过39℃,选用局部冷疗,可采用冷毛巾、冰袋、化学制冷袋,通过传导方式散热;体温超过39.5℃,选用全身冷疗,可采用温水拭浴、乙醇拭浴。2、观察病情:37.5℃每日测4次体温,超过39℃每4h测体温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1~2次。物理降温30分钟后测体温1次。观察脉搏、呼吸、血压,伴随症状,发热的原因及治疗效果。3、保证休息、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增进病人舒适,预防并发症4、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少量多餐,多饮水,每日3000ml,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液5、心理护理
体温过低病人的护理:01提高病室温度:维持室温22~24℃02加强保暖措施,新生儿置暖箱中03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每小时1次04病因治疗05做好抢救准备。06
物理降温:01全身冷疗:温水擦浴(32~34℃)、酒精擦浴(25%~35%乙醇200~300ml)03局部冷疗:冷毛巾、冰袋02药物降温:观察降温处理后病人反应,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测量体温并记录。04常用的降温方法
体温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