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上海市长宁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暂无答案).docxVIP

2025年上海市长宁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暂无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4大题,23小题。

2.所有答案写在答卷指定位置,写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

2.,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3.古今多少事,。(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4.邸道元《水经注》中以“俯视游鱼,类若乘空”间接表现潭水澄洁,小宁发现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写法与之相似。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5-10题(22分)

甲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义犬

秦中有商于外者,归挈一犬以行。抵黄河,行囊在船,候人满乃渡。偶腹痛欲泻,亟上岸,犬随往。有布袋裹银五十两,解置地,戏向犬曰:“看好。”少顷,舟子以人满风顺,连催昼舟,帆已满张,一瞬而开矣。关中黄河,水如建瓴①,对渡二十里许方达。商入舟,方悔忘银与犬,然日暮不能再渡,明晨纵往,安得前银尚在?遂归。越明年,渡河复经前地,慨然曰:“银已无存,犬何归乎?”往寻,见狗皮覆地,检之,白骨一堆耳。商悯焉,据地埋其骨,骨尽则前银尚在。盖犬守银不离,甘饿死,覆尸银上耳。商泣瘗②之,为立冢③。谚云:“宁畜有义犬。”旨哉言乎!

注释:①建瓴:“建”指倾倒,“瓴”指盛水的瓶子。②瘗:埋葬。③冢:坟墓。

5.甲文选自《》一书。(2分)

6.根据对选文中词语的理解,完成选择。(4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担中肉尽 骨尽则前银尚在

B、狼不敢前 安得前银尚在

C.其一犬坐于前 犬随往

D.方欲行 对渡二十里许方达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屠乃奔倚其下”与乙文“候人满乃渡”中的“乃”都可译作“于是”。

B.甲文“其一犬坐于前”与乙文“掘地埋其骨”中的“其”都可译作“它的”。

C.甲文“盖以诱敌”与乙文“舟子以人满风顺”中的“以”都可译作“因为”。

D.甲文“止增笑耳”与乙文“检之,白骨一堆耳”中的“耳”都可译作“罢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8.下列对乙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人“归挈一犬以行”为下文“商泣痉之,为立冢”埋下伏笔。

B.商人“腹痛欲泻,亟上岸”为下文“日暮不能再渡”埋下伏笔。

C.商人“戏向犬曰:‘看好’”为下文义犬“守银不离”埋下伏笔。

D.商人“方悔忘银与犬”为下文商人“渡河复经前地”埋下伏笔。

9.甲文中,屠户由惧狼到斗狼,转变的原因是他认识到(1)。乙文中,商人最终“泣痤之,为立冢”,此时商人心怀(2)的复杂情感。(6分)

10.甲乙两文是否都具有讽刺色彩?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5分)

“矛盾”故事里说的是矛盾关系吗

①两千多年前,韩非曾讲过一个矛和盾的故事:

②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③同样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在思考“不可同世而立”这件事。他从命题的真假关系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说两个命题“不可同世而立”,也就相当于说这两个命题不能同时实现,即不能同时为真。他还进一步细分了两种“不可同世而立”的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④如何理解这两种关系?我们不妨来看下面的例子。假设某班组织班长竞选,最终要从竞选者中选出一位作为班长。如果只有A和B两位同学竞选。那么,如果A当选班长,则B没有当选班长;反过来,如果A没有当选班长,则B当选班长。总之,A当选班长和B当选班长这两个命题一个真,另一个就假;一个假,另一个就真。这种非此即彼的“不可同世而立”的关系,在今天的逻辑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