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解析版).docx

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75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由于人为原因,科尔沁草原部分退化为沙地。2000年以来,随着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的加大,这里采取了乔灌草结合,沙带边缘造林,设置网格沙障等措施,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下图为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科尔沁沙地()

A.位于内蒙古高原 B.有明确区域边界

C.与沼泽同处湿润地区 D.划分依据是自然特征

2.该地区出现“沙进人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生态环境脆弱 B.过度开垦放牧

C.降水量逐年减少 D.城市化速度过快

3.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该地区采取的措施是()

A.全面退耕禁牧,恢复天然草场 B.锁边造林织网治沙,分区施策

C.以植树造林为主,提高森林覆盖率 D.大力开发沼泽湿地,发展生态农业

4.科尔沁沙地中的库伦旗发展衬膜水稻,当地人平整沙丘后在地面挖坑,在坑底及四壁衬垫塑料膜(历经三、四十年后,自动降解,而且对土地无污染),然后回填沙土修成略高于地面的畦田,在田旁打井,运用农家配方肥、节水灌溉等综合措施种植水稻。库伦旗地区种植衬膜水稻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防风固沙,抑制风沙危害②增加地表水蒸发,加剧土地盐碱化

③防止漏水漏肥,修复土壤④增加空气的湿度,改善局地小气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D2.B3.B4.C

【解析】

【分析】本题以科尔沁草原为背景,考查区域特征、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及对区域的影响。

【1题详解】

读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可知,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A错误;是自然地理事物,故没有明确区域边界,B错误;沙地气候较为干旱,处于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C错误;以降水量和蒸发量、植被类型等自然特征为划分依据,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沙进人退”主要与区域人口增加、过度的人类活动有关,故过度开垦放牧是主要原因,B正确;生态环境脆弱、降水量逐年减少等是自然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该地区地处内陆,经济发展较慢,城市化速度不快,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材料“这里采取了乔灌草结合,沙带边缘造林,设置网格沙障等措施”,说明该地治理土地沙漠化主要措施是锁边造林织网治沙,分区施策,B正确;全面退耕禁牧,恢复天然草场不利于经济的发展,A错误;该地降水量偏少,以植树种草为主,C错误;该地区沼泽湿地较少,故不适合大力开发,发展生态农业,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库伦旗地区种植衬膜水稻,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防风固沙,抑制风沙危害,①正确;能够减少地表水蒸发,减轻土地盐碱化,②错误;材料“在坑底及四壁衬垫塑料膜,然后回填沙土修成略高于地面的畦田”,说明能够防止漏水漏肥,修复土壤,③正确;水稻的蒸腾量增加,从而增加空气的湿度,改善局地小气候,④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第1题,读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是位于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自然地理事物,以降水量和蒸发量、植被类型等自然特征为划分依据;第2题,“沙进人退”主要与区域人口增加、过度的人类活动有关;第3题,结合材料该地治理土地沙漠化主要措施是锁边造林织网治沙,分区施策;第4题,库伦旗地区种植衬膜水稻,植被覆盖率提高,起到了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藏粮于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藏粮于地”强调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即在粮食供过于求时,轮作、休耕一部分土地;在粮食紧缺时,再将这部分土地迅速用于粮食生产;这样通过耕地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下图示意我国2016年耕地等级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会()

A.保护土壤肥力 B.减少粮食需求量 C.保障粮食供给 D.增加农药使用量

6.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是提高()

A.复种指数 B.垦殖指数 C.耕地质量 D.农业科技

【答案】5.A6.C

【解析】

【5题详解】

藏粮于地,在粮食供过于求时,轮作、休耕一部分土地,调节土壤性质,恢复土壤肥力,A正确。粮食需求量受人口数量、饮食结构等方面影响,与藏粮于地无关,B错误。藏粮于仓与藏粮于地都可以保障粮食供给,C错误。藏粮于地强调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农药使用量减少,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通过我国耕地等级结构可以看出中低等田占比较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