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新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酸碱体质理论”认为人的体质有酸性和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若要保持健康,应多喝碱性水或摄入碱性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检测唾液的pH可推测内环境的酸碱性
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pH、温度和渗透压等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C.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暂时降低
D.体内细胞所在内环境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而发生剧烈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唾液属于外界环境的成分,不可通过检测唾液的pH来推测内环境的酸碱性,A错误;
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其理化性质指的是pH、温度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状态,B错误;
C、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成乳酸,C错误;
D、体内细胞所在内环境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而发生剧烈变化,这是因为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能对内环境的pH做出调节,D正确。
故选D。
2.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发生沉积而引起的一种晶体相关性疾病,其发病主要是与嘌呤代谢紊乱以及尿酸排泄障碍有关。人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小肠和肾脏中,在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使嘌呤分解为尿酸,随尿排出体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肾小管、集合管中尿酸含量升高可能引起尿量增加
B.嘌呤核苷酸、嘌呤氧化酶、尿酸等均属于内环境成分
C.尿酸含量增加会直接影响内环境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D.痛风症状的出现体现了内环境稳态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和RNA中含有腺嘌呤和鸟嘌呤,高尿酸患者应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高尿酸血症可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脏引起痛风,最终引起肾功能衰竭。
【详解】A、肾小管、集合管中尿酸含量升高可导致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引起尿量增加,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发生在细胞内,故嘌呤氧化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错误;
C、尿酸盐含量升高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pH降低,C正确;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因此痛风症状的出现体现了内环境稳态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故选B。
3.手机和电脑发出的蓝光会使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递至棕色脂肪细胞(BAT)后,引起BAT兴奋性下降,使BAT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减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感光细胞是感受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棕色脂肪细胞是效应器
B.兴奋传至BAT时,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C.兴奋传至BAT时,BAT对Na+的通透性增强
D.夜间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可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板、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详解】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板、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据题干信息可知,感光细胞是感受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棕色脂肪细胞是效应器,A正确;
B、兴奋传至BAT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存在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B正确;
C、兴奋传至BAT时,BAT兴奋性下降,BAT对K+的通透性增强,C错误;
D、手机、电脑发出蓝光会使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兴奋,兴奋传递至BAT后,可使BAT兴奋性下降,导致其葡萄糖的利用率明显降低,因此夜间长时间玩手机可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D正确。
故选C。
4.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局部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足够大时能触发动作电位。图1中刺激单个感觉神经元时能在运动神经元胞体记录到一个EPSP;刺激多个感觉神经元,则会激起一个足够大的EPSP。图2中①为动作电位,②③为EPS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感觉神经元兴奋后释放递质会提高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
B.刺激单个感觉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届广西“贵百河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联考(二模)物理(解析版).docx
- 江西省九江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数学(解析版).docx
- 江西省九江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数学(原卷版).docx
- 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英语Word版.docx
- 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解析版).docx
- 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原卷版).docx
- 江西省新余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检测生物 (原卷版).docx
-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测政治(解析版).docx
-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地理(原卷版).docx
- 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