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pdf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示儿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他就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

2、你们了解陆游吗?我们来听听他的诗,走进他的世界,认识认识陆游。

3、你知道是儿的意思吗?是的,陆游想给儿子们看些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古诗

二、初读古诗,疏通诗句

1、自读古诗,读准确,读通顺,指导“祭”字的书写。

2、再读古诗,读出朗读节奏。

3、教师范读学生读。

三、初步感知古诗

1、诗人此时示儿是以什么身份给儿子写诗?

2、诗中有个词语透露出这位父亲的身体情况,你们能帮老师找出来吗?

3、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所以这首诗相当于陆游写给儿子的一份遗书。

四、精读诗句

(过度)那么陆游生前对儿子最后的嘱托是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诗歌前两句结合课本里的注释,

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一)(课件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学生解释诗意

2、结合九州同简介历史背景(播放视频)

3、再读这两句,你读出了一个什么字?为何而悲?

(二)课件出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学生解释诗意。

2、师: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诗人是怎样在嘱咐自己的儿子呢?(生答)指明有感情的诵读,

反复读这两句。

3、诗人看到王师收复中原了吗?这是诗人生前最大的愿望,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种渴望的

心情?诗人渴望有一天往事能够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所以他对儿子再三叮嘱(读)家祭无忘告

乃翁。

4、这是诗人对儿子最后的嘱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

国之情,四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三)总结

师:孩子们,请你像诗人一样带着对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热切,渴望读一读这首诗。

五、对比阅读《题临安邸》

(过度)就这样一位满怀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她毕生的遗憾,永远的离开了,与此同时,当

朝统治者在做什么呢?

1、学了题临安邸就知道了,书写课题。

2、解题,谁来说一说诗题的意思?

(一)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好节奏。

(二)理解古诗

1、一西湖歌舞几时休?仅仅指歌舞吗?还有别的所指吗?

2、强化背景。

3、你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仿佛看到了什么?

(朗读)眼看这一切,诗人怒从心起,不禁高声怒斥,读。。。

转念一想,半壁江山已失当政者,卑躬屈膝休战言和诗人,愁绪万千,悲叹道读。。。

(三)暖风熏得游人醉,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读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

的画面?

师点拨:这是纸醉金迷的罪,这是烂醉如泥的醉,这是醉生梦死的醉。那一杯杯琼

浆玉液灌入一个个酒囊饭袋之中,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权贵们却纵情享

乐。

(四)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在这帮权贵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出示清明上河图)

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都城,史书记载便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

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王朝的兴

盛,大家看街道,纵横店铺,邻里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的气象啊!但

是这一切却从城门被金人攻破的那刻起,不复存在了,图片,师,不论是昔日的汴

州,还是今日的杭州,那些权贵们还不都是朝朝寻欢夜夜作乐吗?难道他们葬送了

一个变猪还不够?还要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

师:(指导朗读)我们怎能不愤慨?读“只把杭州作汴州”

又怎能不担忧?读“只把杭州作汴州”

(五)面对醉生梦死的权贵们,你想说些什么?抽身回答,评价,真是极大的讽刺。

六,总结

1、师:面对强敌入侵,家国沦陷,诗人一介文人,只能口诛笔伐,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用讽刺的

手法,为的是给当权者头棒喝,也唤起更多民众的爱国之情

2、二两首诗对比,师,对比示儿和题,临安邸,你发现了什么?

相同点,都抒发了爱国之情。

不同点,是儿直接表达,题临安邸,采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5****64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