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硬折扣是中产社会的标配
实际上,硬折扣不是消费降级,而是中产社会的标配。
如果硬折扣是消费降级的产物,那为什么不发生在消费能力更低的时候?为什么不发生在收入水平更低的广大农村?从美国、日本、欧洲零售业的发展历史看,自有品牌、硬折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甚至是在经济高光时刻萌芽的零售业态。
而M型社会一般发生在3种社会形态中:一是欠发达社会,比如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工业不发达。二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社会,比如南美,主要原因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型失败。三是产业空心化的社会,大量工业产业外移,新型高科技产业未赶上世界潮流,比如日本。中国刚跨入中等收入的门槛,并且新型高科技产业批量涌现。诚然,中国的中产有不稳定的倾向,但绝不是M型社会。
所以,硬折扣一定不是对标低收入群体,而是对标中产消费,其在商品品质上一定是对标大众知名品牌。
消費者成熟了,消费的拐点出现了。
上面3个转折点,就是中国消费者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消费者成熟,是收入稳定增长带来的消费行为变化。
随着中产群体的增多,以及消费者的成熟,其对品牌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一是不再仰视大众知名品牌,但开始仰视高端品牌。大众知名品牌成为价格底线,比如中国现在新上市的饮料都比可口可乐贵。二是自有品牌开始流行。自有品牌是“品牌去魅”的结果。大众品牌不再有社交意义,虽然仍然有大批忠诚消费者,但名牌的魅力不再。
自有品牌有超级性价比,其带来的硬折扣将从垂直品类(如休闲零食)逐步向综合品类延伸,零售业将成为硬折扣的主战场。
那么,硬折扣的出现最终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一是零售商业集中度会提高,没有规模就难以支撑自有品牌的发展。二是批发商业会出现集中化,平台经销商会批量呈现。未来平台经销商将突破小区域代理的限制,走向跨区域经营。三是品牌商会集中化,三、四线品牌将大量萎缩。其结果是,少数寡头企业居于市场主导地位,大量中小型企业被淘汰。
对于广大中小型企业来说,既然躲不过硬折扣的冲击,那转型就是必然的选择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