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自然的安慰》含答案.docxVIP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自然的安慰》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自然的安慰》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的安慰

钱红莉

①距家两三公里处,有一片菜地。每隔几日,我总喜欢去逛逛,回来时仿佛沾了一身的灵气。一日再去,菜地竟被碾平,变成千篇一律的草圃,失落得很。

②那片郊区的菜地,作为农业文明的微缩景观,似乎保全了几欲失传的二十四节气,一年年地,一日日地加深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春初新韭,秋末晚菘”,这八个字里,不仅有美味,还有农时,以及四季流转。

③十余年来,这菜地日渐变成我生活的根基,我的思绪唯有依靠它们,才能开出一点点花来。土地,森林,花朵,飞鸟,山岚,河流……正是滋养人们灵气的源泉。

④从事书写这门手艺,几同于挖井,徒手开掘,缓慢笨拙,仿佛农业文明的一点点深耕。累了,自然想起那片菜地。对于一个逐渐失根的人,它是一种寄托。

⑤今年夏天持续高温,直接覆盖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从37度的酷夏一夜过渡至深秋。辛丑年秋天,总归不像个秋天!没有往年身着长袖衬衫的舒缓漫长,令一个在农业文明里生长的躯体颇感不适。

⑥近日,一切又都回来了,平凡的日子被寒露、霜降稳稳接住。这样熟悉的持续感,让印刻于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又一次重回秋寒,总归错不了。这长久地赋予人精神上的季节性安稳,让人的内心踏实,始终有一种恒定的东西存在。

⑦霜降前后的农历九月,应是农人们起山芋、点油菜的时节。你看,最早厘清人与天地关系的,并非哲学家,而是农民。应时而种,应节而收,正是在践行某种哲学思想。

⑧早前,我家附近这片菜地,同样精准地遵循着农时。往年这时日,山芋禾子被锄头扒拉到地角,扭了一只几米长的麻花,在秋风里滚着滚着,渐黄、渐枯……

⑨夜读白谦慎《傅山的世界》。看到傅山有一张册页:一株枯老的瘦桃,被拦腰折断,伤口处支棱着仿佛有痛,旁枝竟然有花。我曾在一座古寺也见过一株半枯半新的老桃,一根树桩,分开两枝,一枝彻底枯了,另一枝上,新叶渐生粉花,热闹与枯寂同在,滋味殊异,唯独不见苦相。伫立良久,那种视觉上的强烈刺激,让人说不出什么好来,却一直难忘。直至夜观傅山册页。

⑩秋风中的山芋禾子,亦如是,丑拙枯老,却又与人亲,与人近。

?深秋后的土地,被泼上水,撒了菜籽,盖上枯草。过几日,凭空钻出无数乳白的芽,青菜的,芫荽的,菠菜的……露台上的花盆也清理出来种蒜,不出三五日,蒜瓣尖也会抽出嫩芽来。老梅树旁的拉秧草被拔去了,叶丛中花苞点点。年年如此。世间,还有什么比植物更守信的?再无。这无端地让人心安,仿佛有了恒久的依靠。

?小区遍植鹅掌楸,树冠下层的叶片渐黄,但并非失水的枯黄,而是富于生命力的黄,黄得蓬勃。绿化带转角处,总有雁来红,群群簇簇,相拥相依,风一日日地寒了,它们红得如此热烈,用整个生命在红。还有葱兰,绿叶丛中冒出点点的白,白得从不辜负人。年轻时,认为鸡冠花粗拙老丑,如今透过中年的眼,反觉此花最具品质,倔强,顽强,凌寒不惧,纵然被嫌弃,照样有底气开花,多日不绝,犹如高山坠石的气魄,挺好,不容易。

?人心的孤独,一年年被这些植物安慰着。久而久之,更加剧了精神上的依赖。

?闲来散步,整个小区都笼在似有若无的桂花香里,有“不来常思君”的迂回曲折。正巧,朋友送来一枝桂花,剪了插瓶。深夜,香气渐拢,是暖香了,似凌寒中划亮一支火柴。

(选自《湖南文学》2022年第1期,有删改)

【梳理主要内容】

24.作者在全文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参照示例,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理解关键语句】

25.结合语境,理解第⑦段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你看,最早厘清人与天地关系的,并非哲学家,而是农民。

【赏析表达效果】

26.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深夜,香气渐拢,是暖香了,似凌寒中划亮一支火柴。

【探究引入段落】

27.选文写菜地作物生长时,在第⑨段引入傅山册页中的瘦桃、古寺老桃的内容,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关联现实生活】

28.参照示例,根据生活经验再补写两例,表达植物给予你的启迪或安慰。

鹅掌楸,用蓬勃的黄诉说生命的精彩;葱兰,用纯洁的白昭示从不辜负人的节操;鸡冠花,用多日不绝的花期表达自我的倔强与顽强;;。

【答案】24.①让人的思绪有了依靠,灵气得到滋养;②让人感到恒久的依靠,让人心安25.农民应时而种,应节而收,精准地遵循着农时,最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2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桂花浓郁的香味给人的感受”比作“在凌寒中划亮的一支火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味给“我”带来了温暖和光明,体现了植物给“我”带来了安慰和精神寄托。27.插叙,交代了瘦桃、古寺老桃丑拙枯老的状态,但却依旧透露着生命的气息,顽强生长,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的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也体现了这些植物成了作者的精神寄托的原因,揭示了文章的主旨。28.例如: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