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第1课时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变法与改革-2024-2025学年度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pptxVIP

第4课 第1课时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变法与改革-2024-2025学年度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古代

夏商周——清朝前中期

立封建、促统一

谋发展、促交融孝文帝改革

固封建、促富强

维封建、缓危机张居正改革;;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历代重要变法和改革,认识改革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中国古今重要变法和改革,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内容、特点及结果,运用唯物史观探讨它们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改革家的个人品质与社会责任感。;

01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02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名家论史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

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改革;

王安石

变法;

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

人口土地变为稀缺资源

兼并战争

各国变法;

概念阐释

均田制

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主人死后还给官府,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其实质是封建国家土地国有制。均田制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未从根本上杜绝土地分配不均的现象,人地矛盾依然存在。;

提示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

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

合作探究视角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材料一战国时秦地处边陲,俗近西戎,“父子无别,同室而居”,“慢于礼义”,

勇于私斗,缺乏公利意识。为此商鞅颁布法令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还下令“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禁止民众私斗,使秦人“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数十年后,荀子游历秦国,感慨

“入境,观其民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其畏有司而顺,古之风也”。——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视角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材料二虽然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却碰了壁,不仅没有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变法就转变为政治斗争,一旦转变为政治斗争,新法必定失败,

官僚体系具有天生的保守倾向,而且新政不能得到预期效果,变法者很难证明自己的正确。因此,王安石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结果是人亡政息。

——摘编自许小年《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

深化拓展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中国古代的改革

(1)原因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实现富国强兵,巩固统治的需要。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④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后,受到先进制度和文化的吸引,加快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⑤缓解统治危机,如宋代的积贫积弱。

(2)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

①改革中,新旧势力力量对比。②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③改革家个人的素质。④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需要全社会的互动)。⑤需要解放思想。⑥需要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3)启示:①改革要顺应民意。②改革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③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④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

正是1901年后王朝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教育

方面进行的改革,极具讽刺意味地加快了精英阶层的政治觉醒的过程。

——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落》;

二救亡图存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改革;

误区警示

清末新政的影响

“新政”的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措施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未能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反而激化了革命。;

背景不同:面临西方军事、经济侵略,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内容不同:一般有向西方学习经济、军事技术或管理制度以及政治制度等近代化内容。

结果不同:受各种因素影响,改革探索基本上没有成功。

影响不同: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合作探究视角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材料一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

臣反对,此疏交付廷

文档评论(0)

向阳暖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