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鸿门宴》教案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3《鸿门宴》教案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名称

《鸿门宴》

课时

1

周次

5

课标要求

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认识其深层内涵与文化价值,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热爱,自觉维护和发扬“中华文明之光”。在学习文化经典的过程中吸取思想养分,滋养理性精神,发展思辨能力,学习论说方法。围绕比较重要的社会文化话题,鉴古而观今,写一篇议论文,阐释自己的观点。

命题方向

文言文阅读

必备知识

知人论世,积累《史记》等相关史学文学常识。

关键能力

熟读全文,理清字面语意,整体把握故事的梗概;

学科素养

积累本文重点文言词汇、句式。

知识联系点

文化常识,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重点及突破

积累《史记》等相关史学文学

难点及突破

疏通文意,掌握并积累文言字词,文化常识。

易错易混点及解决

文言翻译

板书设计

鸿门宴

宴会背景:无伤告密挑起事端

项伯告密出现转机开端

张良献计运筹帷幄

项伯美言形式缓和

教学过程

环节设计

学生活动预设

教师活动预设

预设意图

一、新课导入

目标明确

知人论世

积累文常

了解背景

读准字音

初读文本

理清人物关系

自主梳理,翻译第一段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归纳本节课知识点

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但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性格的差异,他们的命运有何不同?《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提问:“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宴会么?”

明确:这绝对不是一次愉快的宴会,它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项羽和刘邦在宴会上剑拔弩张,勾心斗角,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以刘邦胜出为结局。

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上无数英雄随着时光流逝而一去不返,可是他们却给后人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故事,让后人代代咀嚼和品味,一个个故事凝成了厚重隽永的华夏文化,哺育着后人。两千年前,项羽和刘邦的一次宴会,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典故,而且宴会上的成败得失还不断启示着后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历史故事《鸿门宴》。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等史书的知识,了解课文相关背景;

2.初读文本,读准字音,概括课文情节;

3.通读文本,疏通文意,积累学习课文第一、二段文言知识。

活动一:知人论世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了丰富的材料。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宫刑。他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祠楹联

活动二:文化常识

“史书体例”主要有六种:

史书代表体例

《左传》:编年体,是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

《史记》:纪传体,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通鉴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

《战国策》:国别体,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汉书》:断代史,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

本纪:12:按年代记叙帝王言行和政绩。

世家:30:记叙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事迹。

列传:70: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事迹。

表:10:按年代谱列各时期重大事件。

书:8:记录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

《史记》评价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隐忍以就功名,为史公一生之心。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

《史记》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被称为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郑板桥评论:“《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为最。”

补:《史记》,原名《太名公书》,西汉司马迁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1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