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H20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VIP

河南省H20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省H20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

4月联考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作为良渚文化神崇拜产物的神人兽面纹是良渚文化独特的标志。考古发现,这一标志不仅存在于良渚中心区域,也广泛出现在周边环太湖地区的玉器上。这表明良渚文化()

A.初步形成了国家认同观念 B.具有较强的文化辐射作用

C.发展水平领先于周边地区 D.神权信仰与周边高度一致

【答案】B

【解析】良渚文化特有的神人兽面纹广泛出现在周边环太湖地区的玉器上,说明良渚文化对周边地区影响较大,具有较强的文化辐射作用,B项正确;国家认同观念涉及政治、文化等多方面要素的整合与认同,题干仅提及神人兽面纹在不同区域玉器上出现,未体现与国家认同观念形成相关的信息,排除A项;题干只是表明良渚文化的这一标志在周边地区出现,并没有对良渚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的内容,无法得出发展水平领先于周边地区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了神人兽面纹一种因素,看不出其神权信仰具有高度一致性,排除D项。故选B项。

2.昆明河泊所遗址出土了属于两汉时期的大量简牍和封泥。这些遗物载有:“产巴郡江州”“滇池(县名,文书发送目的地)以亭行”等文字,其中有两枚残片所书文字分别为“季氏旅于”和“能救与对曰不”,属《论语·八佾》中的内容。这反映出汉代()

A.国家治理体系向边疆延伸

B.大一统推动主流思想传播

C.利用文书来强化行政管理

D.西南边疆与中原交流频繁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当时巴郡江州、滇池等地有明确的行政区划和文书传递。在边疆设置郡县,通过文书等方式进行管理,这反映出汉代国家的治理体系已延伸到边疆地区,A项正确;虽然出土的简牍中有《论语?八佾》的内容,说明儒家思想在边疆地区有所传播。但仅从这一点不能直接得出是大一统推动主流思想传播。大一统强调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统一整合,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行政方面的信息,对于大一统与主流思想传播的直接联系体现不充分,排除B项;题干中既有通过文书进行管理的信息,又有在边疆设置郡县,这都属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容,选项表述片面,排除C项;材料仅展示了昆明河泊所遗址出土的简牍封泥信息,没有足够信息表明西南边疆与中原交流的频率,排除D项。故选A项。

3.下表中的史料记载了魏晋南北朝至隋初人口流动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晋书·武帝纪》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武帝将“孙氏大将战亡之家徙于寿阳,将吏渡江复(免除赋税)十年,百姓及百工复二十年”

《华阳国志·大同志》

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蜀)后主既东迁,内移蜀大臣宗预、廖化及诸葛显等并三万家于(河)东及关中”

《陈书·世祖九王列传》

“宗室王侯在都者百余人……因从(陈)后主入关……隋文帝并配于陇右及河西诸州,各给田业以处之。”

A.江南得到开发 B.北方战乱

C.民族交流交融 D.政权更迭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的内容可知,晋武帝灭吴、魏国灭蜀、隋灭陈等政权后,其皇帝及宗室、大将被强制迁移到他乡,因而这些时期人口流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政权更迭,D项正确;东晋时期随着北方汉人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与晋武帝灭吴、魏国灭蜀时间不符,不属于共同原因,材料更加侧重政治原因,排除A项;“北方战乱”空间位置错误,吴、蜀、陈都是南方政权,排除B项;“民族交流交融”不合逻辑,“民族交流交融”是魏晋南北朝至隋初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4.据记载,唐高宗曾带领朝廷百官七次就食于洛阳,累计停留长达11年;武则天执政期间,长期移居东都,并“徙关内雍、同等七州户数十万以实洛阳”,这些做法()

A.旨在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B.体现了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

C.是削弱门阀势力的必然选择 D.与经济格局的变动直接相关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南方经济不断发展,江淮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而洛阳相较于长安,在漕运等物资运输方面更具优势,便于获取南方的粮食等物资。唐高宗和武则天的这些做法主要是为了靠近粮食等物资的供应地,以解决朝廷的物资需求问题,与当时经济格局的变动直接相关,D项正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