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教育教案期末.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丽水学院理学院留庆博士自然科学基础

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古代:人类有历史记载以后近代:16世纪~19世纪现代:20世纪~至今

一、古代自然科学四大文明古国:古希腊、中国、印度和巴比伦

古希腊的科学自然科学与哲学融合为自然哲学科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古代中国的科学四大发明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火药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

古印度的科学神话之邦,宗教、哲学异常发达

古巴比伦(阿拉伯)的科学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两河之间的地方)是世界最早的文明主要发明:太阳历、象形文字、数学计算

伽利略的贡献力学:伽利略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哲学:他一生坚持与唯心论和教会的经院哲学作斗争天文学:他是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学家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010219世纪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经典力学:牛顿的三条基本运动规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一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作用力,这一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F=G(Mm/R2)其中G=6.67×10-11m3/(Kg·s2)称引力常数。意义:这一定律的发现,把天体和地面上物 体的运动描述统一了起来,并深刻揭 示了其运动规律。

运动三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第一定律:惯性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即:F=ma(其中a=dv/dt)。第二定律:质量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F=-F’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贰壹叁

生物进化论的确立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的起源》,提出相似的物种都是相互联系的,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自然界中存在着优胜劣汰的竞争,旧种被消灭,新种不断产生,呈现物种的连续变化。

0102重要意义: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是19世纪生物科学史上的大事件,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一次空前的综合,是生物科学的里程碑。恩格斯把它们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一起誉为19世纪三大发现。核心思想:自然选择学说(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1、十九世纪的三大发现是:、、。2、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 )A.牛顿B.伽利略 C.哥白尼 D.道尔顿3、不属于实验的一个阶段是:(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结果处理阶段 D.提出假说阶段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BD

近圆性八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共面性同向性:指所有行星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几乎近于圆形:所有行星的公转轨道面都是比较接近的,大体在一个平面上,与地球轨道面的交角都不大:指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相同的,也同太阳自转的方面一致

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既是相互区别和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1、地球的外部圈层

特点:越向外密度越小,大气总质量的70%~75%集中在对流层 对流层与人的生活有关,如天气现象作用:对生物圈的形成、发育和保护有很大的作用大气圈水圈包括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生物圈是地球特有的圈层,和大气圈、水圈甚至地壳交织在一起

结构:外核——由铁、硅、镍等构成,呈熔融态或近于液态内核——由铁和镍构成,可能为固态作用:由于外核流体的运动,根据磁流体力学的规律 而形成地球磁场(3)地核(4)地球表层是一个独特的物质体系,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互相渗透、交错重叠的复杂综合体,是人类生活的场所

十九世纪末,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并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由于电子是带负电的,而原子又是中性的,因此推断出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那么这两种物质是怎样构成原子的呢?汤姆逊的原子模型汤姆逊提出了枣糕模型汤姆逊

汤姆逊的原子模型在汤姆逊的原子模型中,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核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都象枣核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电子正电荷这个模型不久就被实验事实否定了

α粒子散射实验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

α粒子散射实验根据汤姆逊模型计算的结果:电子质量很小,对α粒子的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影响;由于正电荷均匀分布,α粒子所受库仑力也很小,故α粒子偏转角度不会很大.

α粒子散射实验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2、少数α粒子

文档评论(0)

shao14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