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五单元《语言要简明》写作实践
满分作文引领
一、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认真观察思考,写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1精准观察,捕捉特质: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景或物(如竹、梅、石等),细致观察其外在形态(枝叶纹理、生长姿态)、环境特征(悬崖劲松、寒梅映雪),提炼核心特质(竹的“空心”象征虚怀若谷,梅的“凌寒”象征坚韧不拔)。?
2.双线交织,虚实相生:明线写物(景)的客观存在,暗线穿插主观情感或人生哲思。如描写竹子时,既刻画竹节的刚劲、竹叶的婆娑,又联想“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品格,实现“物”与“志”的自然勾连。
3.结构层进,情感升华:采用“引出物象—细致描绘—情感触发—升华主旨”的递进结构。开头以环境描写烘托物象气质(如“暮春的雨丝缠绕着青石板路,竹林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中间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细化特征,结尾由物及人,点明志向(如“愿做扎根生活土壤的竹,在风雨中保持向上的姿态”)。
4.修辞润色,情景交融:运用通感(“竹叶沙沙声似书页翻动”)、对比(“百花凋零时,唯有竹秆仍擎着满枝新绿”)等手法增强画面感,避免平铺直叙。情感抒发需依托具体细节,如“指尖抚过竹节的凸起,仿佛触到岁月的刻度”,让抽象情志具象化。
竹赞?
老家后山的竹林是我童年最熟悉的风景。清明前后,漫山遍野的新绿从褐色土壤里探出头时,整个山坡都像被泼了桶青漆,远远望去,连片的竹秆如绿色的箭簇,直直指向天空。?
竹子的叶子总让我想起奶奶纳鞋底的细针——狭长的叶片边缘带着细微的锯齿,阳光穿透时,能看见叶脉像蛛网般分布。小时候不懂事,总爱摘下一片叶子放在唇边吹,尽管从来没吹出声音,却喜欢看叶片在指尖旋转时,投在地上的扇形影子晃来晃去。竹秆是青中带黄的色泽,节与节之间凸起的环纹,像极了爷爷手腕上那串从不离身的木质手串。有次我用指甲抠那环纹,竟留下道淡淡的白痕,爷爷笑着敲我手背:“竹皮比你脸皮结实,别糟践东西。”?
最让我惊叹的是竹子的“出身”。某个春雷轰隆的清晨,我在竹林里发现颗刚破土的竹笋,棕褐色的笋壳裹着肥硕的笋肉,顶端还沾着湿润的泥土。爷爷说,竹笋在地下要憋整整三个月,等春雷一响才铆足劲往上钻。我蹲在旁边守了半天,虽没看见它生长的动静,却在傍晚时发现它竟比清晨高了半指——原来有些成长,不需要大喊大叫,默默积蓄力量就好。?
去年台风过境那夜,我趴在窗台亲眼见证了竹子的坚韧。狂风如猛兽般撕扯着竹林,碗口粗的竹秆被吹得东倒西歪,有的甚至弯成了弓形,叶片在风中发出“哗哗”的尖叫。我攥着窗帘替它们揪心,生怕下一秒就会“咔嚓”折断。没想到天亮后去看,除了满地落叶,所有竹子都挺直了腰杆,竹梢上还挂着水珠,像打完胜仗的士兵挂着汗珠。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原来真正的坚强不是从不弯曲,而是弯下后还能站起来。
竹子的用处多得数不清。后院墙角堆着爷爷编到一半的竹筐,竹条在他手里翻飞,像会跳舞的绿蛇。家里的竹席、竹椅,甚至厨房里的漏勺,都是竹子变的魔术。最妙的是夏天躺在竹床上,凉丝丝的触感从后背漫上来,连梦里都飘着竹叶的清香。?
如今每次回乡下,穿过那片沙沙作响的竹林时,我总会放慢脚步。看着阳光透过叶隙在地上织出碎金,听着竹节在风中轻叩,忽然懂得爷爷说的“竹子是土地的笔”是什么意思——它们用一生的青绿,在岁月里写下关于坚韧、关于奉献的诗行。
【存在问题分析】?
观察维度单一:仅停留在“叶子像小船”“竹秆结实”等基础外形描写,缺乏对竹根(“盘根错节深入岩缝”)、竹节纹理(“环状瘢痕似岁月勋章”)等细节的刻画,物象立体感不足。?
抒情方式生硬:“觉得竹子很厉害”“想到做人要坚强”等表述直白空洞,未建立“物的特质”与“人的情志”的深层联结(如未结合具体场景展现竹子坚韧如何触发个人感悟)。?
结构平铺直叙:采用“外形—用途—感悟”的线性结构,缺少情感起伏。可加入“由轻视到敬佩”的认知转变(如曾嫌竹子单调,经历某事后感叹其品格),增强叙事张力。?
语言修辞单薄:通篇以陈述句为主,未运用比喻(如“竹梢在风中起伏如绿波荡漾”)、拟人(“竹节彼此叩击,似在互道早安”)等手法,画面感与感染力不足。
竹骨
暮春的雨丝织成薄雾,裹着新翻的泥土气息漫上山坡。远远望见那片竹林时,总觉得它们是大地竖起的无数支毛笔——竹梢蘸着天光,在云雾间写着不为世人破译的诗篇。【环境烘托+新颖比喻,赋予竹林诗意气质,奠定“高洁”基调】?
初遇竹根,是在一场暴雨后的清晨。滑坡露出半截根系,褐黄色的须根如铁网缠结,将拳头大的石块死死箍住。父亲说:“竹子最会和石头较劲,根须能把岩缝撑出裂纹。”指尖抚过那粗粝的根脉,忽然明白为何郑板桥笔下的竹“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深入岩层的力量,原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猜押07 民营经济促进法-2025年中考道法与法治冲刺抢押秘籍(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晨读材料14-冲刺2025年高考语文考前90天必备诵读材料(全国通用).docx
- 晨读材料15-冲刺2025年高考语文考前90天必备诵读材料(全国通用).docx
- 道德与法治(江西卷)- 试题猜想 2025年中考考前道德与法治最后一卷(参考答案).docx
- 道德与法治(江西卷)- 试题猜想 2025年中考考前道德与法治最后一卷(答题卡).docx
- 道德与法治(江西卷)- 试题猜想 2025年中考考前道德与法治最后一卷(考试版).docx
- 道德与法治(江西卷)- 试题猜想 2025年中考考前道德与法治最后一卷(考试版A3).docx
- 道德与法治(江西卷)- 试题猜想 2025年中考考前道德与法治最后一卷(全解全析).docx
- 高考作文冲刺押题三:酒香怕不怕巷子深-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名校名题作文导写(全国通用).docx
- 热点06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绘制美丽中国画卷-备战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全国通用).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