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

第_12_课《诗经·关雎》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语文

课时

授课人

日期

3.25

主备人

1课时

教材分析

《关雎》是《诗经》之首,编排在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主题是:古人的生活情趣,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状物,有的抒情,阅读这些诗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关雎》描写一个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追求过程,生动传神地写出主人公求而不得的焦虑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在艺术手法上,诗歌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和重章叠句的手法,情景交融,给人以丰富的美感。

学情分析

对学生而言,诗歌教学是有难度的,而爱情这个主题确实他们感兴趣的。因此,学习本文,我们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艺术美,理解诗歌的思想美。培养学生在遵循原文大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诗歌画面,充分感受中式美学带来的独特体验,从而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运用“复沓”“双声”“叠韵”“重言”带来的形式美和音韵美。

2.调动联想和想象重现诗歌画面,进而体会诗歌中君子和淑女的形象并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古代礼乐文明浸润下的婚恋观。

3.欣赏诗歌运用比兴手法及“留白艺术”产生的艺术效果,弘扬文化自信。

重点难点

调动联想想象重现诗歌画面,进而体会诗歌中君子和淑女的形象感受《诗经》表达感情的含蓄、蕴藉之美。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大家知道出自哪部作品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先河。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关雎》,开启诗经盲盒,体验寻美之旅。

二、赏读诗歌

(一)吟咏间感诗韵————在重章叠句里感受三千年心跳

1.学生个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师生订正错误读音)

2.学生观察诗歌音韵、形式上的特点。

音韵特点:

①四言诗,节奏为二二;②叠词——关关;

③双声词——雎鸠j、参差c、辗转zh;

④叠韵词——窈窕ao、辗转an;⑤复沓。

通篇四字句、重章叠唱:一咏三叹,回环往复。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节奏感,内容上反复推进,情感上逐渐加深。

3.师生配乐齐读。

(二)画面中品诗意——于字里行间窥见先民的唯美之恋

1.诗歌讲述了君子追求淑女的故事,展现了主人公感情变化的过程,请结合诗歌大意分别描绘诗中的几幅画面。(同桌互助,交流展示)

课堂活动:结合诗歌内容调动想象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学生描述自己联想到的画面,师生点评。

窈窕(yǎ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逑(qiú):配偶。

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寤寐(wùmèi):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辗转:翻来覆去。芼(mào):挑选。友之:对她表示亲近。乐之:使她感到快乐。

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像故事中的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

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

(雎鸠和鸣图、少女采荇图、长夜难眠图、幻想婚娶图)

画面一:河边款款走来一位谦谦君子,身着华服,风度翩翩,忽然,他被雎鸠鸟相互应答的声音吸引了,远望处,河对岸有一位美丽的女子。

画面二:长短不一的荇菜,淑女不停地忙碌着,鲜嫩茂盛的荇菜是那样长势喜人,就应当想尽办法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择;

画面三:男子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在梦中,小伙子与心上人终于相会了,小伙子表达爱慕之情,为她弹琴鼓瑟取悦她,敲钟打鼓幻想迎娶她,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

雎鸠和鸣,邂逅河边——喜悦

朝思暮想,辗转难眠——苦闷

琴瑟示好,钟鼓取悦——陶醉

2.诗歌开篇为什么要写雎鸠鸟的相互和鸣呢?——从比兴手法中领悟古人的情感寄托。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诗歌以“雎鸠和鸣”起兴,引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渲染了美好和谐的氛围。

一首短短的小诗,越读越有味道,其中意蕴,跨越千年,历久弥新。窈窕淑女的容貌怎样?面对君子的示爱她是如何回应的?君

文档评论(0)

yjhbest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